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馒头税”更头大的是“加税癖好”

(2011-02-22 00:56:05)
标签:

潘耀民

馒头税

政协委员

税率

馒头

负担

食品安全

杂谈

分类: 时事内参
    如果不是济南市政协委员潘耀民的一份提案,包括很多记者在内都还不知道馒头税,而且馒头税的税率高达17%。这意味着老百姓买馒头的每1元就有近2毛的税。潘耀民委员认为,17%的馒头税设置税率过高,既不科学,还增加百姓消费的负担,更不利于食品安全。(2月21日《山东商报》)
    一个小小馒头上便“发酵”出了高达17%的税负,据说从媒体的公开报道来看,在全国范围内披露还属首例。皇粮国税,收税自有收税的道理,惊悚的数字必定是“税出有门”。但新闻如此引人侧目,恐怕不能规避以下两个拷问:一者,1元馒头消费者就要担负近2毛的税,那百姓承受的究竟是怎样诡异的生存图景?二者,一个消费毫无弹性的馒头税负如此之高,那降低物价不是浮云是什么?
    吃穿住行都纳税,税负重、民生艰,这似乎已是个不争的事实。于是,舆论媒体振臂高呼“减负”,专家学者义正词严“降税”,可遗憾的是,这些呼声像极了神曲忐忑,次次听起来很爽,却没能带来多少积极意义。城市管理者依然固我,思维回不到“减税”轨道上来,反而逆向而行之——有什么事情不满意,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就啪地一拍脑袋,做恍然大悟状:咱加税还不成么?
    于是,打着动听悦耳的理由,各类繁杂的加税项目绵绵无绝期地冒出来。比如,扛着给股市去泡沫的大旗,一声令下征收印花税;举着给房地产降温的招牌,面无愧色地征收房产税;戴着保护环境的帽子,干巴利落地出台车船税……甚至为了征那些项目莫名的税,还额外编纂些荒诞不经的理由,比如“方便旅客、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旅客通关时效”、“增税降低买烟欲望”之类。
    “加税思维”就这样堂而皇之走上了“为了你好”的康庄大道,生生不息衍生开来,并渐渐成为一些管理者聚钱敛财的工具:在高税负的支撑下,据说GDP高速增长,财政收入保持强劲涨势,2010年甚至达到不可思议的83080亿元;而且我国已成为紧随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只是,光鲜华丽、魅力无穷的外表下,却掩不住两个板上钉钉的民痛事实。
    一则,中国人的税负痛苦指数已位列全球第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处于较低水平。与之相对照的是,财税机构的办公大楼越来越豪华,各部委年终突击花钱的现象屡禁不止,类似三公消费类的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二则,纳税人对于政府财政开支的监督作用聊胜于无。预算执行的暗箱化,结算报告的粗线条化,已让税收“来有影去无踪”。
    可以说,比“馒头税”让人头大的是“加税思维”,而比“加税思维”更令人痛苦的是,相关部门理直气壮地剥夺民众的现存利益,罔顾或低估民生痛感,潇洒不羁地“仔花爷钱不心疼”,以及财政支出暗箱操作的程序性安排。所以,相关部门第一步要做的,恐怕不是“降税”,而是在制度安排的“闺房”里,仔细聆听纳税人的权利诉求,并真心诚意地据此改革财税体制,调整公共政策。比如增加民众征税上的话语权、提高国民福利、促进财政透明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