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个先来后到,不合常规的出牌终归要饱受非议:河南南阳两栋投资数千万元、正在建设中的经济适用房,在即将封顶交房之际,却面临被拆除的命运。记者日前在事发地。深入采访后发现,围绕两栋楼房拆与不拆的命运走向,购房户恐慌、开发商无奈、政府犹豫不决——事件的所有相关方都纠结其中,无法自拔。(5月30日《羊城晚报》)
在这些建好的“经适房”身上大动干戈,不惜让数千万元打水漂儿,甚至赔上政府的公信,当地有关部门给出的理由可谓“冠冕堂皇”——这两栋大楼影响景观需要拆除,2012年“农运会”新闻大厦要选址于此。可这种经不住推敲的说辞,估计他们自己都觉得勉强,所以至今公众也觅不到“停工通知”的官方公文,寻不着城市规划方面的新闻中心建设的正式文件。
可程序的不合法似乎并没有阻止事情的强力推进——建设工程停滞了下来,经济适用房所在地块被收回,300余户交了款的市民只能眼睁睁地“望楼兴叹”。焦灼、纠结氛围弥散,人们想不通,晚于该项目建设的农运会“新闻中心”为何不避开小区进行规划选址?作为“十大实事”之一的民生工程缘何如何轻易夭折?……
其实,道理并不深奥,当地政府不惜劳民伤财,是让“权力私利”冲昏了头脑,打着“农运会”的招牌谋取自身利益。从报道中可以看出,“农运会新闻中心总体规划动工面积为1480亩,之所以选择此经适房项目所在地进行建设,是因为其他地方没有如此集中的大面积地块”,可见该地段属于面积巨大、环境宜人的“风水宝地”。
而“农运会过后,新闻中心大楼要被用作南阳市委、市政府办公场所”的说辞,更是“一语道破天机”——怪不得当地政府“戳力同心,共同参与”,任由市民焦灼纠结不为所动,原来是要借“农运会”的东风修建作为地方政治名片的政府大楼,原来是要鼓捣出一个有利于观瞻、豪华气派的办公场所来。
一直以来,政府大楼成了一种威仪与权力的象征,为各地方所推崇。为了体现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权力意识,一些地方官员甚至不惜财力、巧立名目大兴土木,兴建“衙门”,弄出些巍峨宏丽、高大气派的办公大楼来。比如广西宜州市未批先建耗资近1亿元修起市政中心,为掩盖人均面积超标的事实,将殡葬所、福利院也写入报批文件凑人数等。基于此,近几年中央政府三令五申严格控制行政机关新建、扩建办公大楼。
在这种语境下,如果南阳方面想利用财政拨款,在办公楼上做文章,显然要经过上面严格审批,即使批,也批不了那么大的面积,那么豪华的建设。而且还要搭上颇费心思的说辞和耗时不菲的时间成本。而借用农运会之名,则一切顺理成章,既可获得稳定的财政来源,又避免审批的刁难,还能以时间紧迫为由,快速推进,可谓一举多得。
所以,“经适房”的短命实质上是源于“权力私利”的催命——南阳政府在“权力”包打天下的意念支撑下,借“农运会新闻中心”之名行“新建办公大楼”之实,是在拿公众利益与民生福祉来置换光鲜亮丽的“政治名片”。这如意算盘打得真是够精准,只是不知道,这背后的诸多民殇他们知晓多少?而损失的公信,又拿什么来挽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