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悟本从一个纺织厂下岗工人,到大红大紫的中医“大师”,经历了13年。这13年间,他从没停止“折腾”,他口才好,卖商品、保健品、上函授班。最重要的是,他遇到了几个“贵人”。2007年他遇到一个做养生产品、熟知市场的“贵人”后,他的命运变了。接着,他经过策划团队包装运作后,成了“神医”。(5月28日《新京报》)
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把个绿豆功效吹得天花乱坠的张悟本,终于从被众拥趸疯狂追捧的“天上”,回到了实实在在的“人间”。身世是假的,证书是假的,医术水平更是假的。热血沸腾的“粉丝”甚至还没回过神来,便已是“瞬间已过万重山”,前几天还慈眉善目的养生大师,转瞬间面目狰狞起来——闹了半天,自己信奉的哪是什么“下凡神仙”,不折不扣就是个“大忽悠”。
而且,这个“大忽悠”无论用电视台的火热造势,还是出版社的绝对权威,目的都明确有加——敛财、敛财、再敛财。只要能挣得白花花的“银子”,只要能让腰包鼓囊起来,哪还管得了什么道德、良心,顾得了自己有没有“金刚钻”,先捞得利益再说,先揽来“瓷器活”再说。于是,“日进万斗”的红火景象好是持续了一阵子,就连他本人也在“华佗在世”的神坛上被供奉了好一阵子。
如今,走下神坛的“养生教主”,终于让无数原来对“张氏养生食疗”五体投地的人们认识自我、迷途知返了——平时的逻辑训练不够,基本的科学素养也差。看来,这世界上本就不存在什么举世无双、包治百病的药方子,被吹唬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的营养大师,无非是一些主流媒体、官方出版社出于利益使然,刻意打造出的“千里马”而已。
然而,看似深刻反省、剖析的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的缘由被众人所忽视——“急功近利”这个时代病。可以说,现实就是,无论政府还是民众,都普遍存在着一种浮躁情绪,急功近利态势明显,呈现出来的表象多种多样,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大搞光鲜亮丽的硬件政绩工程,而忽视软性文化、教育建设;一些专家学者抄袭论文谋职称、争官职,而缺乏潜心研究学问的踏实;一些舆论媒体只为博得眼球效应,而摒弃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具体到这件事情上,张悟本与民众,也都沾染了“急功近利”这个社会病。张悟本作为一个平民百姓,将自己的江湖弄得风生水起、翻江倒海,无非是不愿意忍受做研究、搞实践的清苦,而是想一举成名,实现“一夜暴富”的神话。加上一些监管失灵、急功近利的推手顺水推舟,使其不费吹灰之力、堂而皇之地走入了“精英权威”的殿堂。而受蛊惑的普通民众则在健康追求、长生渴望下,妄想一碗绿豆汤包治百病,不愿意循序渐进地疗伤、治病,进而忘记了“对症下药”、“过犹不及”的基本常识。
所以,无论传播伪科学的张悟本,还是遭受愚弄的众百姓,其实都是这个时代的病人,在“急功近利”这个时代病泛滥的大背景下,要想治愈这个“传染病”,恐怕不是简单的对“各路神医”抽抽鞭子,对普通大众语重心长地“养生启蒙”就够了,而是需要政府带头,营造一种实在的、透明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给那些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实事求是者以充分的尊重和有力的褒奖,这才是“治病”的根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