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德芬聊天
(2009-07-27 17:02:31)
标签:
策划品牌设计天雷文化 |
分类: 天雷-观点 |
主持人:我们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非常大,很多人开始抱怨,为什么干活特别多可是工资特别少,还有为什么老板对我特别好,好象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成绩高。对于这些抱怨的人应该怎么开导呢?
张德芬:从能量方面来讲,同样的东西会相互吸引,越是负面,一天到晚总有抱怨不完的题材,一个很快乐幸运的人一天到晚会有幸运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我们看看周边的人,我碰过天生非常幸运的幸运儿,还有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的抱怨者。我觉得大家应该把焦点放在到底想要什么上面,这一点是让我这一生如果有成就的话算是我最大的秘密,我每次都把焦点关注到我到底想要什么,而且我清楚我要什么,然后焦点放在那里。当然生活中很多东西是不要的,但是有什么东西是跟你要的相近的你就会关注它。负面的东西也是,你越去抱怨越被你夸大,所以你的关注是很有能量的,你把关注的能量放在哪里非常重要,就是放在正面的事物上面。
主持人:这三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最新这部书《活出全新的自己》,这三部心灵三部曲是什么样的关系?
张德芬:其实我也没有特意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顺序的出书,第一本书就是很发心,觉得自己学习灵性成长四五年以来挺有心得的,想跟大家分享我这几年的心路历程。第二本书《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是因为看了国外那本《秘密》,我觉得那本书有点误导读者,如果不谨慎的话会有点误导读者。所以我把自己多年来心想事成实践的心得,还有一些代价也描绘出,还有要特别注意的,就写成了第二本书。第三本书《活出全新的自己》,我主要是在谈疗愈。因为我觉得我们一旦走上心灵成长的路程就被唤醒了,唤醒之后要深入了解自己内在世界到底有什么东西,深入内在去做童年创伤的疗愈,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健全的过生活。这也说明很多人,现在的生活当中,就是现阶段,你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其实都跟你的童年很多的创伤是息息相关的。
张德芬:我通常跟人家聊天谈一谈我就可以知道他童年有什么东西造成他现在,这本书基本上教大家怎么看,怎么疗愈童年的创伤。疗愈完之后可以进入创造。所以《活出全新的自己》谈的是唤醒、疗愈、创造。唤醒其实是谈的第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基本上在谈唤醒。《活出全新的自己》是在疗愈,《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是谈的创造。当你疗愈创伤的时候,你运用心想事成这些技巧才能真正的派得上用场,才能真正有用。
主持人: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很实际可操作的方法,这些方法是您亲身实践而来的吗?
张德芬:是的,我的书都是自己走过来的,所以我的书不是一般的读书笔记,虽然我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课,自己有很多体会综合在一起,但是的确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使用过的方法,在这边跟我们分享的。我自己不体验过的话不敢说出来。
主持人:刚才我们一直在谈身心灵的问题,有些网友还不太理解身心灵这个词是什么含义,请张老师能否准确的跟我们讲一下这个词的含义呢?
张德芬:其实我在《活出全新的自己》中也谈到,我把身心灵比喻成房子,身好象是身体,如果作为一个房子来说就是这个房子的硬件的部分,它的架构,它的框架、墙。心就好象是这个房子的软件部分,就是它的装修装璜跟它的色彩,用的材料、沙发这些家俱。灵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房子最重要的是空间,一定要有空间桌子才能放进来,人才能走进来。为什么大家喜欢高挑的屋顶,就是越高越舒服。现在的人为什么心灵狭窄,只注重其他的部分,把灵的部分压缩很狭窄,就像房子没有空间一样,每天累的喘不过气来,好象没有一个回转的空间。所以灵性的修持非常的重要。我在《活出全新的自己》这本书中62页借由男女主角的历程写出一些建议,让大家怎么拓展自己心灵的空间。你会觉得你生活的质量,你整个生活愉悦度都会增加很多。
主持人:现在身心灵的图书慢慢已经成为一个阅读的主流,可不可以说越是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地方人们越是希望心灵慰籍?
张德芬:其实那些为五斗米折腰的人,现代的人他们也很不快乐。但是古时候像农民,他们其实是非常灵性的生活,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每天跟大自然在一起,种庄稼。你会发现他们非常简朴,非常自然,非常快乐。说实在的访问现在40岁以上的人,你问他们小时候苦不苦?苦,连鞋子都没有穿。那时候人比较快乐还是现在比较快乐?都会觉得那时候比较快乐,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的诱惑,不像现在这么物欲横流这么复杂的人际关系,那时候人们过得很快乐。所以越是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反而灵性空间压缩的厉害。就像内地这几年来全部向钱看,大家拼命挣钱。经济衰退、金融风暴我觉得来的很好,让大家沉思一下,你追逐那些东西可以让你失望的一天,什么东西可以让你永远快乐呢。灵性空间就是向内走的旅程,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
主持人:身心灵的书籍讲述的哲理很深奥,但是张老师的身心灵这些书非常通俗易懂,都是用生活中的小故事串起来,可不可以说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小故事大道理或者心灵鸡汤呢?
张德芬:我当初想写这个的时候就是想把我经历到的东西跟大家分享。我当时想用散文写很无聊,都是很理论的东西。怎么样跟现代人的生活结合呢?那时候台湾一个出版社建议我说你要不要用小说的形式。我想了一想,当初还挺抗拒的。后来我回去想到一个故事情节,结果越写越开心,就写成现在灵性小说的形式。很活,有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让他的经历带着读者,读者可以对号入座,说对对对,我也这个问题,主人公经历的过程也会投入进去。通常我的经验是,读者如果把自己投入到书中人物角色中,跟他一起经历书中情节的话,通常都会落泪,尤其是第三本书《活出全新的自己》有煽动人心的效果,让人很容易感受到情绪。
主持人:在以前把身心灵的书归类为心理励志的。您觉得身心灵跟心理励志有什么区别,有哪些重合?
张德芬:心理励志的书相当不错,但是我觉得它的口号,而且是作为在表象上的脑袋瓜的东西比较多。比如告诉你不要生气,不要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许这个方法第一次听蛮管事,但是久了之后你发现自己气的不行,就算知道他错误,你为他的愚蠢惩罚自己,都还是气的受不了。这个时候其实你需要走入更深一层,到心灵的层次看到底什么东西需要被疗愈。而且人生当中有很多人生的事件或者人物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你会觉得怎么老碰到这种人。这是拟人生的一些课题。在《活出全新的自己》当中我都有说明为什么会这个样子,我们为什么重复的过这样的生活。这个就真的是比较深,而且可以就近根本的解决大家人生的一些课题。励志类的可能是一些激励,短暂的止痛剂,非常有效果,但是不停的去擦试,心灵脏了就擦一下。但是灵修类的书籍可以让你真正看透世间上原来事情本来是无一物的,没有地方可以粘连到尘埃的,原来这个事情我可以轻轻松松放下,而不是在头脑的层面鼓舞激励自己。所以它们两个层面有差别,但是在安抚人心激励大家的功能上面,心理励志的书籍还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