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年梅水胜甘泉

(2014-05-10 13:44:41)
标签:

红楼梦研究

文化

分类: 我读《红楼梦》

旧年梅水胜甘泉

臧寿源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堪称红楼茶道经典,而展示茶道的主角就是苏州姑娘——带发修行的妙玉。

    可以讲,贾母是贾府讲究饮食的代表人物,吃茶也要求很高,而妙玉不愧为茶道高手,摸透贾母的嗜好,她们间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

一杯非凡的“老君眉”,用“旧年蠲的雨水”,茶叶不用说,这烹茶用雨水,就大有讲究。后文写到妙玉为贾母敬奉茶后,又为视作知己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去烹“梯己茶”,用她所珍藏的雪水:“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这雪水,取自苏州玄墓山“蟠香寺”梅花上的雪,而且贮藏了五年。显然作者有用意,以雪水的不一般,让读者去体会“旧年蠲的雨水”也决非泛泛,否则如何能奉给贾母,如何能体现妙玉精于茶道,那么什么样的雨水受明清茶人钟爱,又是什么样的雨水值得贮藏呢?答案只有一个:非“梅水”莫属!

    “梅水”,就是“梅雨”,“江南五月梅孰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元人贾铭《饮食须知》:“梅雨水,味甘性平。芒种后逢壬为入梅,小暑后逢壬为出梅。须淬火炭解毒,此水入酱易熟。”古时以节气芒种后遇“壬日”,为入梅(入霉),以小署后遇“壬日”为出梅(出霉);吴俗“夏至后遇庚日为出霉”,“小暑”为“断霉(梅)”,吴谚有“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吴县农谚还有“小暑一声,廿四日倒黄梅”。虽然古时与今天以气象雨量来界定“出梅”“入梅”时日不同,但黄梅天的主要时间段大体相致。

   “梅水”烹茶之尚,是明代茶人对陆羽《茶经》择水的阐发。明许次纾(1549—1604)《茶疏》:“甘泉旋汲用之则良,丙舍在城,夫岂易得……泉水不易,以梅水代之。”罗廪《茶解》:“烹茶须甘泉,次梅水。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至雷雨最毒,令人霍乱。秋雨冬雨,俱能损人……”朱国桢(?—1632)《涌幢小品》:“霉(梅)后积水,烹茶甚香冽,可久藏。”

    黄梅天,是江南特有的气候,梅雨自然也是江南特产,而贮藏梅雨,以备烹茶,亦为吴地风俗。清顾禄《清嘉录》:“居人于梅雨时,备缸瓮,收蓄雨水,以供烹茶之需,名曰梅水。徐士鋐《吴中竹枝词》云:阴晴不定是黄梅,暑气熏蒸润绿苔。瓷甕竞装天雨水,烹茶时候客初来”;“长、元、吴《志》皆载:梅天多雨,雨水极佳,蓄之甕中,水味经年不变。又《昆新合志》云:人于初交霉时,备缸瓮,贮雨,以其甘滑胜山泉,嗜茶者所珍也。”梅雨甘美胜山泉,且能久贮,因此吴地民间有贮梅雨备烹茶的习俗。清康熙间,苏州名士尤侗(1618—1704)《梅雨》诗:“梅子黄时雨,杨花白后风。漏天多泽泻,湿地乏芎藭。盖屋张油幕,更衣爇火笼。浮家茶灶在,莫放水缸空。”尤老先生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1658—1712)曾为忘年交,尝诗酒觞咏。曹寅很讲究饮食,编有《居常饮馔录》,其《月凉茗饮歌》有“小童支铛煮宿雨,耳畔仿佛鸣江潮”,“宿雨”即贮藏的雨水。

    再来看妙玉所讲“旧年蠲的雨水”,特意称“蠲”,意为洁取。《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洁取雨水,民间有取“檐溜”,但必须清洁屋面瓦楞,清除杂物、污垢。然而茶人多不取“檐溜”,而取中庭雨水。明文震亨(1585—1645)《长物志》:“承水用布,于中庭受之,不可用檐溜。”钟惺(字伯敬)《采雨·序》:“其法,用白布方五六尺,系其四角,而以石压其中央,以收四至之水。终日缌缌焉,虑水之不至,则亦不复知有雨之苦矣。”《茶解》:“梅水须多置器,于空庭中取之,并入大瓮,投伏龙肝两许,包藏月余汲用,至益人。伏龙肝,灶心中干土也。”妙玉回答贾母“旧年蠲的雨水”,别人可能听不明白底细,贾母自然听得出话中之音,因为贾母也是南边人,知道这种洁取梅水的方法。

   京城一带没有黄梅天,自然也就没有“梅水”。妙玉那“旧年蠲的雨水”何来?作者没有交待,但清清楚楚交待明白,雪水从苏州带进贾府,能和雪水一样被妙玉贮藏而用来招待嘉宾(非一般来客)的雨水,以妙玉对于茶道的精湛程度而言,唯是“梅水”可匹配,其来历不言而喻,实际上也是明清茶尚的标榜。可以说妙玉在贾府展露出自己高超茶艺,其中绝招就是用了姑苏的梅水雪水,从某种角度讲,妙玉也把吴俗带进了贾府。

与妙玉结缘的惜春,受到妙玉的茶禅濡染,亦贮藏雨水待客烹茶,这位“绣户侯门女”后来也看破红尘,“独卧青灯古佛旁”。《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妙玉)打发道婆回去取了他的茶具衣褥,命侍儿送了过来,大家坐谈一夜。惜春欣幸异常,便命彩屏去开了上年蠲的雨水,预备好茶。那妙玉自有茶具……惜春亲自烹茶。两人言语投机……

                                                  载《苏州政协》2013年第3期第47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