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茶尚——择水之尚(下)

(2007-07-12 17:52:51)
分类: 我读《红楼梦》
《红楼梦》茶尚——择水之尚(下)
 
臧寿源
    雨水,明清时还有“梅水”之尚。明末清初长洲(苏州)尤侗专门写了一首《梅雨》诗:“浮家茶灶在,莫放水缸空。”顾禄《清嘉录》载:“居人于梅雨时,备缸瓮,收蓄雨水,以供烹茶之需,名曰:‘梅水’。徐士鋐《吴中竹枝词》云:‘阴晴不定是黄梅,暑气薰蒸润绿苔。瓷瓮竞装天雨水,烹茶时候客初来’。”“长(长洲)、元(元和)、吴(吴县)《志》皆载:‘梅天多雨,雨水极佳,蓄之瓮中,水味经年不变。’又《昆新合志》云:‘人于初交霉(指入梅)时,备缸瓮,贮雨,以其甘滑胜山泉,嗜茶者所珍也’。”认为雨水雪水胜过山泉。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梅天多雨,檐溜如涛,其水味甘醇,名天泉。居人多备缸瓮蓄贮,经年不变,週一岁烹茶之用……每以竹筒接檐溜,蓄大缸中,有桃花、黄梅、伏水、雪水之别。风雨则覆盖,晴则露之,使受风露日月星辰之气,其甘滑清冽,胜于山泉,嗜茶者所珍也。”

   择雨水烹茶之尚,也体现在明清茶馆一业中。《白下琐言》载:“万历年间,南京土街口,有个茶馆用炭火煨雨水,冲泡龙井、银针茶。”吴敬梓《儒林外史》:“(南京)大街小巷合起来,大小酒楼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馀处。不论你走到一个僻巷里面,总有一个地方悬着灯笼卖茶,插着时鲜花朵,烹着上好的雨水,茶社里坐满了吃茶的人。”(二十四回)“在一个僻净巷内,寻两间房子开茶馆……外一间摆几张茶桌子,后檐支了一个茶炉子,右边安一副柜台,后面放了两口水缸,满贮了雨水。”(五十五回)

    古人之所以认为雨水、雪水胜过山泉,是因为雨雪符合佳水的标准。南宋陈振孙认为:“若夫天一生水,蒸为云雨,水之活且洁者,何以过此?余尝用净器承雨水,试以烹茶,不减雪水。”清代乾隆皇帝甚至用特制的银斗来秤量名泉与雪水、露水,结果京城西山的玉泉水最轻,评为“天下第一泉”,而雪水与露水都比玉泉水还要轻。乾隆说:“水以轻为贵,尝制银斗较之。玉泉水斗重一两……轻于玉泉者,惟雪水及荷露也。”(《荷露烹茶·序》)

    雨水、雪水、露水,古人称之为“灵水”。明田艺蘅《煮泉小品》:“天一生水,而精明不淆,故上天自降之泽,实灵水也。”雨水称“天泉”,露称“天酒”,雪称“灵雪”。“露者,阳气胜而所散也,色浓为甘露,凝如脂,美如饴,一名膏露,一名天酒。”“《汜胜书》:‘雪为五谷之精。’《拾遗记》:‘穆王东至大巇之谷,西王母来,进  州甜雪。’是灵雪也。”“灵水,上天自降之泽,如上池天酒,甜雪香雨之类……仍仙饮也。”“灵水”似乎充满神秘感,其实雨水、露水、雪水等天然降水,之所以宜于烹茶,从今天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轻的水比较好,水质相对“杂质”少。按今天的评水标准,如果每500毫升水中含钙、镁离子超过8毫克,称作“硬水”,而少于8毫克则称为“软水”。雨水、雪水、露水均属于天然软水,软水泡茶易溶解茶叶中有效成份,故茶味更加纯真。

    《红楼梦》写烹茶品茶乃至仙茗,尚雨水,尚雪水,尚露水、冰水……这也反映了明清茶尚——择水之尚,也反映了明清上流社会的饮食之尚。

    书中还提到薛宝钗那个神秘的“海上方”,炫耀雨、露、霜、雪的神奇作用,称这个偏方须用“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第七回)可想而知要收集这样“可巧”的“水”何等难,故宝钗称“就得三年的工夫”。这也算是民间尚“灵水”的写照吧。

(臧寿源《红楼梦茶语与明清茶文化风尚》第三章引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