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玻璃槛”指什么?

(2006-10-29 21:24:34)
分类: 我读《红楼梦》

“玻璃槛”指什么?

             臧寿源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夏夜即事》的颈联为: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

 

关于“玻璃槛”的解释,人民文学版《红楼梦》(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及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都认为:联想“垂柳成行如栏杆”,或“柳垂堤岸如碧栏”,并认定“玻璃”是“不同于今之玻璃”。刘耕路《红楼梦诗词解析》则解释为:“形容栏杆华贵。”这些权威定论二十多年来没有被怀疑过。然而细嚼联句,不难发现夜色下的垂柳,那怕月光明亮,也是不可能有“玻璃”之色,为此笔者认为“玻璃槛”当另有所指。

首先“玻璃”一语,并非指“古玻璃”,可从内外二方面来佐证。内证:《红楼梦》书中提及的玻璃制品比比皆是,如“玻璃炕屏”(第6回)、“水晶玻璃各色风灯”(1718回)、“玻璃缸”(31回)、“玻璃窗”(49回)“小玻璃瓶”(60回)……

外证:清康熙年间,“玻璃”已是广州口岸海上贸易重要的输入商品,玻璃制作技艺亦已传入我国。屈大均(16301696)《广东新语》(康熙三十九年刊刻)中《货语》有“玻璃”:

 

玻璃,来自海舶。西洋人以为眼镜……以玻璃为方圆镜,为屏风……每裁锯为大小物,或以镶嵌壁障。潘尼所谓“灼旁烛,表里相形,凝霜不足方其洁,澄水不能喻其清”者。广人或铸石为之,然殊不及。

 

明末清初叶梦珠《阅世编》载,玻璃眼镜“近来苏杭人多制造之。”乾隆年间《国朝宫史》记载的皇太后寿庆贺礼中,“玻璃”瓶、杯、碟、灯及“玻璃插屏”等等,有数十种。显而易见,清康乾年间的玻璃制品,已无异于“今之玻璃”。玻璃制品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这还体现在拿“玻璃”作的比喻。《红楼梦》:

 

李纨笑道:“真真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四十五回)

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盒内一般。(四十九回)

 

试想时人们若非对“玻璃”有共识:“凝霜不足方其洁,澄水不能喻其清。”何能出“玻璃人”之语?又何能将冰雪喻为“玻璃盒”?可见,曹雪芹笔下“玻璃”的概念与今人是相通的,“玻璃槛”之“玻璃”,与书有关“玻璃”的文字是一致的,注家认为“不同于今之玻璃”,恐怕说不通。

既然“玻璃”与“今之玻璃”相同,那么“玻璃槛”究竟指的是什么?贾宝玉《夏夜即事》咏的是夏日月夜品茗、焚香、饮露、纳凉等诸事。“纳凉,谓之乘风凉”,“水窗冰榭,随意留连。”纳凉择水次间为佳,诗之尾联:“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试想夏日之夜,大观园内水亭临水纳凉,忽地“窗明麝月开宫镜”,那么月光之下最显眼的不正是园中的一泓池水,多么象一道横卧足下明澈透亮的“玻璃”之“槛”!因而“玻璃槛纳柳风凉”一句,其意当是:楼前池水犹如一道晶莹的玻璃槛,临水纳凉更觉柳风爽人。

其实,将大观园池水比作“玻璃”,亦见于第十七至十八回:

 

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元宵夜,大观园内遍置彩灯,“诸灯上下争辉”,指的就是岸上的灯与水中的灯互相辉映,“真系玻璃世界”,就是指五彩缤纷灯光下所映现的池中水景。

“水”可为“槛”。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春江草外亭联云:醉月花阴竹影,吟风水槛山亭。”“水槛风櫺,若连舻縻舰,署曰碧云楼。”耐人寻味的是,月下湖水早有人比作“琉璃”(古玻璃)。元人袁桷《煮茶图并序》:“月湖一顷碧琉璃,高筑虚堂水中沚。”

将“池水”喻作“玻璃”,更见于曹雪芹同时代的诗作。乾隆(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御制诗《夏日瀛台》:

 

云锁林关绿欲齐,瀛洲一径步芝堤。披馀芸帙香盈手,坐久兰烟篆吐猊。画里湖山空粉墨,镜中楼阁印玻璃。南熏茂对澄怀永,太液池涵万象低。

 

显然,“镜中楼阁印玻璃”句中“玻璃”,即喻“太液池水”。此诗注明“癸亥”,即乾隆八年(1743)。见“池水”而产生“玻璃”的联想,恰恰证明那个时代人们对“玻璃”的见解并不亚于今人,注家忽视了这个史实,而拘泥于“古玻璃”,以“槛”释“栏”。因此,我认为《夏夜即事》是纳凉诗,将大观园中月光下“一泓池水”比作“玻璃槛”,才是曹雪芹的本意。

(根据《重识“玻璃槛”》删改,原文载《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4期,已收录入《红楼梦语言学论著索引(1987—2005)》“词汇”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