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退一步,玉林狗肉节未现“暴力”场面

标签:
玉林狗肉节新京报杀狗 |
分类: 悲悯人间 |
今天,新京报发表一篇文章,标题是《玉林未现“狗劫” 爱狗人买狗被围观拍照》,从文章的标题来看,玉林狗肉节上没有出现记者编辑期待的“暴力场面”,记者只能拿“爱狗人士买狗被围观拍照”的语言来挑逗网上舆论的神经,但是在玉林没有出现去年那样的“狗劫”,还是让很多网民感觉庆幸。
但是在网上,我们却见到了与玉林完全相反的场面。一些不待见中国的外国NGO的操控舆论,打着爱护动物的旗号,污蔑玉林的狗肉节,这种气氛也通过国内一些代言人在国内引发一些网络争论,网络上对于玉林狗肉节的争论激烈程度远远超过网下。人民网官方微博选定一个立场,搞了一个所谓的民意调查,其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网民反对玉林人吃狗肉;而一些喜欢吃狗肉的人士或者一些更加尊重地域风俗的人士对于人民网的做法很是反感,双方言语激烈。网上的争论我们发现戾气加重,爱狗人士和爱吃狗肉人士双方甚至动用了一些非常难听的词汇,几乎达到“约架”的地步,这股戾气在玉林当地没有发展到网下,实在是百姓之福。
在网下之所以没有发展成大规模的“狗劫”,我们发现不但爱狗人士今年到玉林不再大张旗鼓,动辄劫车。对于玉林当地的餐馆,人们发现不少餐馆招牌已经隐去“狗肉”二字,尽管里面仍座无虚席,但是隐去了狗肉还是减少了一些感官刺激,尤其是今年玉林街头没有往年在大街上杀狗的刺激场面,让那些到玉林的爱狗人士也免受刺激,形成激烈对抗。爱狗人士今年少去了以往新闻中经常出现的劫车场面,餐馆和狗贩也自觉减少对人家的感官刺激,双方各退一步,平和收场,应该是各方乐见的结果。
美国人爱吃火鸡,在美国也没有见到像玉林狗肉节这样充满“暴力”的争论甚至双方大打出手;朝鲜人爱吃狗肉,也没见到多少国际NGO到韩国、朝鲜去抗议;日本人爱吃鲸鱼,这几年有些组织到处抗议,结果也未见减少。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饮食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别,这和他们数千年来与自然界斗争的结果有关。这本来是可以互相谅解的,更不应该从网上到网下出现那么多的争论,导致戾气横生,祸害网民的感官。有些争论甚至从网上到网下,出现一些约架的现象,更是不该。
其实我们看网上很多争论,都是在钻牛角尖,假如各退一步,其实问题就可以完全解决了,假如都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争论也就无从所有。但是偏偏各种争论的双方都固执己见,不给对方的台阶下,时间长了,人们的感情便会激烈起来,言语尖锐起来,都来了火气,便出现一些不该有的火爆场面。这便是网络戾气的根源。
网络上的情绪也会慢慢向网下传导,这段时间新闻中出现的校园暴力、暴打医生乃至原配打小三等等暴力现象的出现,就是网络戾气现实化的特征。解决这种现象,还得从网络信息抓起,把那些暴力的镜头、图片清除掉,让网络更清朗,我们的感官才不会受刺激,我们的行为才不会受影响;而遇到事情,像玉林的狗肉节一样,双方各退一步,有什么事情都能平心静气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