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全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汇报,会上,省委书记白克明强调:宁可丢掉一些GDP,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好水源、好空气。(中国环境报)
其实,说实话,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并不困难,但是为什么在实际的执行中就变得很困难了呢?关键是没有决心!
企业没有决心关掉排放污染的机器,是所有者舍不得那迷人的利润,也就是白花花的银子;百姓没有决心举报,是因为面子,也有的因为那些企业给他们一些不菲的封口费(其实远比受到的伤害可怜);政府没有决心关掉制造污染的企业,是因为这些污染企业所带来的GDP可以让政府首脑踏上升官的“青云”。
这三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有勇气,那些排污企业也难以承受,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很少出现这种决心。
这三个环节中,最具威力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政府的决心了。一来,关掉这些排污企业(大多数都是地方的利税大户),直接会影响到一届政府的业绩(也就是升官阶梯的高矮),而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短期内则大多没有因为污染出问题的担忧,所以,大多数官员倾向于得过且过;二来如果群众举报,政府首脑处理问题的办法就需要靠长远和现实的利害、乌纱帽与群众情绪的厉害,如果没有决心,则很难做出“丢些GDP,保住好空气”决定。三来就是官风与国家政策导向的因素,如果说地方政府没有决心,大多也是“上行下效”,作出保GDP的决策,也是地方官的无奈之举。前些年我们一直在追求政绩,而且把政绩的标准定位在GDP的增长上,国家年年各省排名,省内年年各市排名,甚至是各市也把辖区县的GDP排一遍,这样的地方官能不紧张吗?好歹我们现在提出了和谐发展,把重点导向民生问题,所以,地方官消除了这个忧虑,决心难免下的就大一些!
事实上,“丢些GDP,保住好空气”,也不尽然,这仅仅是一种决心而已,真正保住了“好水源、好空气”,反而能实现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一届政府可能是损失的,但是对于老百姓和国家来说,则是大大的好事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