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发生的故事
(2015-01-06 17:58:06)
标签:
股票 |
【小额信贷童话】村银行的故事
(2010-07-13 21:59:43)
第一年:土改后成立的村民自治组织,帮助自耕民自给自足,在有余缺的时候也与外界交换着物品,虽不富庶,却也安康,生活如恒河水的涨落一样自然,随日升日落周而复始。
第二年:在政府倡导下村庄开始了资金互助项目,集资成立了“村银行”,在村民间进行借贷,帮助村民度过难关、扩大生产,资金虽不多,却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村银行”很简单,大家推选出值得信任的人记账,从没出过差错。乡里乡亲,互相监督,有借有还,从不拖欠。资金不断滚动,逐步积累和扩大,和村民的生活一起,如玉米一样慢慢抽节,如羊群一样慢慢增殖。
第三年:某一天来了一个银行的金融专家,告诉村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借钱创业可以发大财。于是有人动心了,想借更多的钱,但“村银行”资金有限,怎么办?银行家慷慨解囊,愿意把钱借给“村银行”。于是,资金增加了,借贷规模扩大了,那些有冒险精神的村民凭着勤奋和勇气开始发财。其他村民眼红起来,纷纷申请贷款。银行家看到市场,更多资金如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一样涌入。
第四年:某一天又来了一个IT专家,在“村银行”简陋的办公室看了看,十分中肯地告诉村民,这样的管理可不行呀,随着信贷规模的扩大,简单的手工会有漏洞的,他慷慨地提出免费提供计算机和软件给“村银行”使用。于是,“村银行”一下搭上了信息高速路上的快车,村民借贷信息也被输送到了金融家和信息专家们编制的征信网,偏远的村庄从此不再与世隔绝,被越来越多的冒险家们窥探着。
第五年:一家投资公司发现了“村银行”这个宝藏,他们虽然没有银行家有钱,但比银行家聪明,他们从银行家手中收购了信贷资产,然后经过评估,转手将债权卖给了另一家更大的银行,从中大赚了一笔。而村民并不知道这一切,他们只知道借钱、劳作、还款,再借钱、再劳作、再还款,如同绵羊一样吃草、被剪毛,再吃草、再被剪毛。可怜的绵羊并不知道它们的毛被卖到何方。IT公司也开始参与剪毛,他们不再让“村银行”免费使用软件,而是按贷款额收费。此时的“村银行”已经离不开软件和互联网,如同绵羊不能没有盐巴。软件使用费最终通过增加利息落在村民头上。
第六年:一家贷款公司也来到村庄,他们告诉村民,通过“村银行”借款太麻烦,他们愿意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大额的个人贷款。于是,一些不满足“村银行”借款的村民开始向贷款公司借款。还有一些暂时向“村银行”还款遇到困难的村民,也向贷款公司借钱还债。这个时候,村民开始察觉到,自己原来是绵羊,在为牧羊人拼命吃草、被剪毛,想停都停不下来,因为如果不被剪毛,连草也没的吃了。
第七年:投资公司成功上市,他们的信贷资产价值被炒翻天,他们大举收购银行和贷款公司的债务,然后倒卖。但此时精明的投资公司发现了潜在的问题,村民的信贷资产已经被卖了好几回。羊毛还是那一堆羊毛,在倒来倒去的账本上却成了3堆甚至10堆羊毛。更可怕的是,绵羊也学聪明了,它们不再自己长毛,而是偷偷从别人剪下的羊毛堆里取些披在身上。羊还是那么多羊,毛却像变戏法一样堆积起来。
第八年:终于有羊累倒了,无法被剪毛。一些村民终于无法偿还各方的债务,危机出现。然而投资公司并不认为危机会造成灾难,他们去寻找新的还没有危机的“村银行”,然后将新的优良债权和有风险的老债权打包,做成次级债券,拿到遥远的美国华尔街去卖。他们相信,只要能发现新的没有被剪毛的羊,死几只老羊是不必杞人忧天的。
第九年:投资公司失算了,做羊毛梦的不仅是一个银行和一家公司,无数剪刀在伸向羊群,新羊渐少,累倒的羊渐多。终于有一天,恒河边这个最早的“村银行”资不抵债而破产,当更多的村庄开始破产,雪球滚起来,灾难爆发。
第十年:一个叫拉兹的自耕农因信用问题被银行和所有信贷机构冻结了贷款资格,屋漏偏逢连阴雨,家人有病急需借钱,他不得不把土地抵押给银行,又赶上生意失败,无力还款,土地被银行收走。拉兹一家背井离乡,来到孟买的贫民窟生活。然天无绝人之路,拉兹聪明的儿子参加了电视猜题节目,闯关成功,意外获得100万元奖金。拉兹一家用奖金赎回自己的土地,重新开始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故事讲完了,一笑,二叹,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