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开展农村金融创新试点,顺便访问了成都某P2P信贷信息中介服务机构。他们在初创阶段听取了我的建议,及早做了业务转型,放弃了居间的资金池模式,在线下开展P2P信贷信息中介服务,运用小额信贷的信审模型,将借款人推荐给出资人,并根据双方委托在两端做点对点的直接的债权匹配,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处理支付和结算,不提供担保,不做理财产品,基本符合中国小额信贷联盟P2P行业委员会的自律要求。
其信审部门相当于小贷公司的信审部,也是人海战术,信审成本绝不低于小贷公司。从这类线下P2P中介服务机构获得融资的成本不会低于小贷公司。如今这种业务如火如荼,有赶超小贷公司业务规模之势。为什么银行和小贷公司不愿意用更制度化的方式开发这个市场呢?这类P2P信贷信息中介服务机构的确弥补了金融市场供给不足,解决了社会问题,具有社会创新价值。我对符合自律要求的线下业务有几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既然是信息中介,是为两端提供服务,帮助两端解决需求,特别是帮助了弱势的微型企业,就要在业务中张扬这种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成为一种企业文化。
第二条建议:既然是信息服务,不是金融机构,在业务名称上要做调整。不要自称“信贷机构”,而是信贷咨询机构;信销应改为“助贷”或“咨贷”(贷款咨询);可延用信审一词,但含义为“信用审核”而不是贷款审核;理财必须改为“债权投资”或“投贷”。
第三条建议:应以““社区””为基础,这一点要学小贷公司。
第四条建议:能上线尽量上线,降低成本,才能有未来优势。
初创公司虽然起步晚,但可以避免错误,如果执迷不悟,模仿别人已经有问题的模式,必定没有生存空间。
切记,从解决社会问题出发才有发展前途,如果是模仿别人赚钱,没有多大钱途。

周末时分的公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