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网络信贷答上海电视台电话采访提纲
(2012-10-25 12:51:02)
标签:
网络信贷金融p2p小额信贷财经 |
分类: 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 |
1. 您觉得现在阻碍网络借贷发展的问题有哪些?
答:首先要界定什么是网络借贷。目前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1)狭义的网络借贷:像拍拍贷这样的纯粹的网络借贷平台,只提供信息服务,不参与信贷交易;在上海被称为金融信息服务机构。这类网络借贷发展较慢,主要原因是借贷两端信息不对称,P2P平台只能提供有限的信用评价,且不提供任何担保措施,出借人会比较谨慎。
2)广义上,包括以信息和互联网为工具开展的各种信贷业务,例如银行的网银、网上第三方支付系统,可以实现C2C、C2P、P2P的信贷交易。一些线下的P2P机构也是利用互联网操作线下业务,他们会参与信贷交易、审核或管理。阿里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信贷业务,也应属于这一类。
2. 淘宝有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那么当下,网络借贷这种模式是否也有这样的第三方平台?如果没有的话,您认为需要吗?如果有的话,还需要有何改进?
答:P2P借贷平台都自称在利用第三方支付系统开展业务。可能需要对这种支付方式加以规范,防范欺诈。
3. 国内网络借贷发展处于什么阶段?有何外国先进经验可以借鉴?
答:如上所述,不同类型网络借贷发展情况不同。纯粹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络借贷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问题发展比较慢,这与社会诚信环境及金融监管制度有关。而线下业务则努力运用各种信贷技术控制风险,且用合法形式规避了监管,发展速度很快。在这个领域,国外似乎没有国内这样大规模的发展,主要是国外金融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低门槛注册银行,不需要用P2P方式绕开监管开展业务。国外手机银行领域发展更高一筹,比网贷更进一步,实现了更便捷的信贷服务。
4. 任何东西存在都有其必然性,那么为何网络借贷过去几年发展如此迅速?
答:1)有需求,小微企业很难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
2)技术创新,特别是信息技术,降低了交易成本,为风险控制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例如阿里金融的信息系统。
3)股市等投资领域风险和收益变化,楼市调控,部分人需要新的投资渠道。
5. 是否需要警惕网络借贷的风险转移到银行业?又是否需要银行托底管理网络借贷的资金?
答:1)银行本身就在开展广义的网络信贷业务,不存在转嫁问题。
2)对于非银行机构的网络信贷,要看存在哪些风险,哪些风险会转嫁到银行。例如,如果网络借贷投资人低息从银行借款,高息到网络平台放贷,套取利差,如果网络借贷出现风险,则会转嫁给银行。银行要注意防范这种风险,也要提醒投资者增强风险意识,自担责任;同时也应对网络借贷业务进行合理的监管,至少在正式监管出台前,开展信息透明等自律措施,帮助投资人鉴别各类机构的风险。一种可以防范风险的做法就是P2P业务与银行合作,类似信托业务,由银行托管资金账户。
(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