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午,上班后习惯性的打开新浪新闻,得知玉树地震,并不感到突然,感谢新浪等各大媒体,让我们第一时间知道了消息,在得到消息后马上给西宁的朋友打电话,得知他们已经踏上了前往玉树的征程,只能鼓励一下,我知道这个地方一般人是去不了的,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而一般人在3000米就有不适。
玉树地震,很多事情值得我们深思:
1.第一天帐篷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从郑州发货的5万顶帐篷是在4月14日晚上,到西宁需要30个小时,到玉树估计在48小时以后。好在现在温度还好,如果零下10度,以上,很容易冻死人的。
2.青海卫视第一天一直还在播放娱乐节目,第二天才开始全天候播放地震信息,而且是被领导批评后做的。
3.省委书记强卫紧急开会,部署抢救工作安排。
4.中央电视台、青海卫视等多家卫视,播放的地震信息,90%以上是救援者的情况,而不是被救援者的信息。
5.在发生地震后4个小时里,基本还没有开展有组织的抗震救灾活动。
6.24小时后,人都扑上去了,还是不错的。
从中反应了几个很重要的问题:
1.从国家到省委到地方,都没有切实有用的应急预案,我想应急预案是有的,但是没人知道,他们在资料室里,没有演练过。
2.根据实际的经验,现场应急处理总指挥应该是现场的最高职务的人,我们没有看到切实有效的组织,只看到了在街上零零散散的人。
3.电视台把太多的镜头关注了我们的施救者,我们的领导,我们的武警,而没有太多关注我们的被救人员情况,请问:
1.地震后的第一顿午饭有多少人没有吃上饭,喝上水?这个应该还是可以保证的,因为有些存货。
2.地震后的第一晚有多少人在安全温暖的地方过夜,由于天冷,多少人因此被冻死?
3.地震后有多少人可以组织成自救队伍,组织了多少?
特别是新闻报道,让我响起了很多事情,我们还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可能是以领导人为本吧),还没有做到科学发展观。
1.记得老家死了人后,都会有很多仪式,比如吹唢呐,做道场等等活动,其实人死后的24小时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里面,是非常痛苦的:还有一点意识,但是不能控制人体了,很痛,还很吵,要死的人希望安静的离开,这点佛家做的很好,死后会放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静放几天,再做处理。原因很简单:我们的这些仪式是给活人看的,不是帮死人平静的离去的。电视媒体也一样,更多的是给观众看的,不是为救援帮助的。
2.国外翻译过来的书,经常会看到这么一句话,你可以阅读其中的任何一章,也可以从头开始顺序阅读,或者你可以先看后册,再看前册,相互不受影响。这是很好的以人为本的方法,而国内的图书,经常是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还不知道作者想说什么。国内的作者以自己的思路来考虑问题,国外的作者以读者的思路来编排文章。我们的施救也是这样,做我们能做的,而不是做被救这需要的,这会出现一个问题,经常是一堆人围着一个人救,因为这个人大家都看到了都知道怎么救,而还有大量没有看到的很容易被救的却没有得到救助。
如果反过来,如果发生地震:
1.电信部门在并行操作以下事情:1小时内做好:调查通信情况,调拨应急通信设备
2.航空管理局和空军在并行操作如下事情:1小时内准备好:调查情况,调整航班抽调可用飞机
3.国家应急指挥小组通过互联网等各种信息发布最新情况,施救计划,
4.测绘中心,1小时内发布能得到的最新当地信息,包括以往地图,最新地图,以后每小时更新。
5.当地,在几个固定的避难所,成立临时指挥部,组织当地救援,等待外界的帮助。
6.电视台等媒体:作为信息的收集者和发布者,让所有参与人知道最新情况。
7.。。。
n.而国家领导只在需要资源的时候才出现,其它各项资源各职能部门就有权利执调配
日本,为什么能在地震前10几秒钟就把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大崎市居住的家庭主妇佐佐木瞳说,余震到来前的两三秒,她看到了电视上的警报,马上抱起了一岁的孩子。
)从而避免大量人员死亡,这是管理,请各位国家管理者好好想象,我们该怎么管理,盖图章是管理,但更多的是权利的体现,不是管理能力的体现。
当前,全球地震还很活跃,至少按照专家所说,这次地震时汶川地震的回弹,以后我想还可能再弹,我们如何应对?再想一下,北京如果地震,该如何处理,我想很多老百姓连附近哪里有紧急避难所可能都不知道,何谈组织,不要以为北京很安全,1679年北京平谷可有8级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