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下午开始,小额信贷发展促进网络将开始讨论战略计划。网络自2005年成立至今,做了不少事情,但从未就战略计划进行深入的讨论。这次终能将战略计划提到议事日程,得益于花旗小额信贷网络能力建设项目(CNSP)。
作为CNSP的技术支持机构,SEEP已经完成了对中国小额信贷发展促进网络的评估,结果得分很低,只能算是个初级的机构,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主要是法律地位、治理结构、服务能力和资金来源等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根据SEEP的安排,明天会议讨论的重点是网络宗旨、会员结构和服务内容。经我建议,又加了法律地位议题。其实,这些议题背后有几个关键问题应该透彻反思,才能有利于解决问题。
首先,小额信贷网络是个行业的组织,那么什么是小额信贷行业呢?在国际上,许多小额信贷领域的组织并不是用小额信贷这个概念,而是用微型金融。我很多文章都分析过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区别。微型金融的外延比小额信贷大的多,但普遍的观点是,无论小额信贷还是微型金融都是服务穷人和低收入客户的,因此,中国小额信贷网络的英文名字就用了MICROFINANCE,因为微型金融的基本宗旨与网络的宗旨是一致的。如果大家都能接受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基本定义,那小额信贷行业就好界定了。小额信贷行业可以界定为:是为穷人和低收入人口提供金融服务的业务以及为穷人和低收入人口提供金融业务的机构。如果这一点能够被监管者、从业者和研究者接受,那就容易讨论小额信贷的监管和发展问题了。什么样的机构可以成为网络会员也就自然明确了。
其次,网络宗旨与行业宗旨的区别和联系。目前,小额信贷网络的宗旨是促进小额信贷行业发展,让更多穷人享受小额信贷服务。这里有个逻辑关系需要研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表述:
1、为了能让更多穷人享受金融服务,促进行业发展;
2、为了能让会员机构更好发展,促进行业发展。
这两个表述有很大不同,按照第一个表述,网络似乎是穷人的代表,是为穷人服务的,这有点虚,有点借天道而令诸侯的架势,有问题。第二个说法很实在,就是为会员服务的,更人性化,但有个问题是,如果会员都偏离了为穷人服务的宗旨,这个网络还能叫小额信贷网络吗?
因此,这里就有一个如何处理小额信贷机构自身发展和社会目标关系的问题,这是小额信贷发展的核心问题。小额信贷机构能都自觉地始终贯彻其社会目标吗?需要用先验的或所谓社会责任的天道来约束其经营吗?对于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来说,由于其机构的性质、法律地位和资金来源决定了他们必然是要做社会发展事业,因此不必太担心他们偏离小额信贷宗旨。但对于商业化小额信贷机构而言,这种顾虑就非常现实,因为太多的国际和国内经验证明了商业化机构的目标偏离。何况,国内还有越来越多的所谓小额贷款公司建立起来,而他们极少以为穷人和低收入人口提供服务为宗旨。
我将把这些观点带到明天开始的讨论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