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日全蚀。
天文学家会利用日全蚀的机会来观察太阳,因为月影遮住了太阳的主体部分,更便于观察日冕、日耳等现象。
公益的投机者不可能全蚀慈善的太阳,顶多是太阳上的几个黑子。但黑子在爆发时会干扰通信系统,公益的污点也会破坏公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
如何保证公益机构和慈善事业不被异化,需要国家出台法律和监管政策,也需要公益机构改善治理结构,更需要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信息的不对称是慈善投机者善钻的空子。
根据我的经验,看一个机构是否是真诚地从事慈善事业,一个很重要的办法是评估其项目制定的过程。如果一个机构拥有直接深入基层的分支机构和人员,其项目建议是来自其第一线的工作人员用参与式办法根据基层需要提出的,则这个机构具有较纯正的公益性。如果一个机构没有分支机构和常年深入基层的工作人员,其项目主要来自政府推荐,或靠收集资料,或靠效仿其他机构受欢迎的项目,或其项目主要由机构工作人员靠主观判断形成,没有经过参与式的项目设计过程,则该机构就是为做项目而设计项目,缺失了公益事业最核心的东西:以人为本,以被扶助的人为本。
我把在评论里讲的一个故事再次放到这里,供大家思考:
13年前,我在四川启动一个联合国援助的小额信贷机构,与联合国某官员在四川招聘信贷员。在面试的人当中,我们发现一名妇女怀孕了,于是,就是否聘请她,我与联合国官员发生了争执。我的意见是,信贷员工作辛苦,要每天下乡,特别是机构初创阶段,工作量极大,怀孕妇女很难胜任。而且我说,如果她决心做信贷员,生完孩子后来申请,我们可以优先录用。那位官员却坚持要聘请她,开始提出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女权、怀孕妇女的工作权利等等,都没说服我,最后这位官员终于讲出了聘请怀孕妇女的真实目的,对我说:“小白,如果国际组织知道我们聘请了一个怀孕妇女工作,那我们一定会得到国际上的赞扬,一定会有更多机构支持我们呀!”我听罢拍案而起,正言道:“我们做项目是为国际组织而做吗?”那位官员自知失言,不再言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