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的关系及实践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三年级以上学生的必修课。学校对课程规定的“四大领域”理解有所偏颇,在课程安排上把四个领域作为四节课,安排四位教师各任一节。个人认为这样安排是没有正确理解课程的设置意图。本文就“四大领域”关系谈个人学习心得。
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前二者是指出活动手段和方式问题;后二者是指出活动范围和领域问题。
实践上,课就叫“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叫“指导教师”,这个指导教师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一组,每个教师都要能做课;课时安排以相对集中为好;开始阶段的活动项目教师要有一定的意向,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四大领域 关系 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设置这门课程的意义自不待言。目前学校在执行这门课程时对课程规定“四大领域”的理解有所偏颇,以致在课程安排上、师资配置上有所困惑。本文拟就个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学习的心得与同行探讨。
有专家认为四大领域融为一体,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作为四节并列的课。我们发现有的学校在安排课程时,把四个领域作为四节课,安排四位教师各任一节。我认为这样安排是没有正确理解课程设置意图,最终将导致课表有安排、实际无活动。要把四大领域“融为一体”,对四个领域的关系的理解至关重要。
领域之一:信息技术教育。所谓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生来说应当就是电脑、网络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技术产品。对电脑及相关信息技术产品的独特兴趣,对之不断开发钻研,作为一门学科科学来说应当鼓励。但对多数人来说,使用才更具意义。因为任何一门新科学、新技术的开发、发明都将带来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电话的发明,使天涯成比邻;现在电脑网络的开发,真正实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过去信息不发达,秀才们何以知“天下事”?我想主要是靠书籍,靠知古而鉴今,是一种推测。而电脑网络才真正为“秀才”们捕捉瞬息万变的当今事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如果说在我们现在的信息社会时代,我们的下一代(或者包括我们这一代)不能或不会使用信息工具,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首当其冲。因为学生在开展活动中需要大量收集信息,需要统计处理大量数据。这就好比学汉语需要字典一样。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大领域,要解决的是工具性问题,要让学生学习使用信息工具,为开展社区服务、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服务。
领域之二:研究性学习。专家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新型学习活动。简言之就是学生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或方式。因此,它是一种方法论的问题。有的学校把它作为一节课,安排一位教师上这节课。当然如果这位教师能用这节课教会学生很多方法亦未尝不可。但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它必须伴随学习、活动的过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作为一种方式的体现,它必须有一个载体。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提倡各学科教学使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可见研究性学习不是一节课,它是体现一种教学内容的学习活动方式。没有具体内容,方式就不存在;没有具体的学习内容,研究性学习方式也就不存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领域,指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本质特征。整个活动过程,从主题生成(问题生成)到方案设计、活动过程直至活动总结(问题解决)都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探究、探讨、研究的过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和活动的方式,它以活动项目为载体,贯穿体现于学习、活动之中,在学习活动之中,学生运用研究性方式,发展才干、发展能力,达到发展。
领域之三、之四: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本人认为,这两个领域是函括学生可参与的活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所有项目都可作为学生活动的内容,而这个范围又函括了学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内的、校外的、校周边的;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区域外的;本市的、外地的;全国的、全世界的;生活方面的、科学发展方面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名人的、山川风貌风土人情的等等,大到科学发明、技术革新创造,小到风味小吃、吃饭穿衣,学生兴趣什么,就可以研究什么。在活动中,运用信息工具,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去解决他们感兴趣的、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活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综上述,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前二者是指出活动手段和方式问题;后二者是指出活动范围和领域问题。此见妥否,请同行商榷。
基于上述理解,学校行政在课程安排上,它就应当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如“语文”“数学”课一样,而不能以四个领域中的某个领域来命名课时;在教师安排上,它就应当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而不称作“任课教师”,更不能简单地委派某教师负责某领域或某方面的课。我认为,这个指导教师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组,叫做“指导组”。但这个指导组必须有一位教师负责,大家参与。学校内的每个教师都要能做课,都要能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鉴于学生掌握情况,可以集中安排几个单位时间,让学生掌握基本使用技能,以后随着活动的开展、问题的产生逐步予以解决。活动课程的时间安排愚以为以相对集中为妥,更便于活动的展开;活动项目的选择上,亦即主题生成,初始阶段以预设与生成相结合。鉴于三年级学生刚接触此类课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不足,开始阶段指导教师对活动项目要有一定的意向以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产生问题。当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问题)后,引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方式、划分活动小组,教师参与其中而不包办代替;在活动的实施阶段,指导教师协调各小组开展活动,注意活动中的安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对活动中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形成总结报告;活动汇报阶段,教师作为组织者,主持好学生的汇报活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阐述活动中形成的观点,并让其他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最后指导学生以某种形式报告活动成果。如小论文、简报、倡议书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