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力”教学设计
(2009-01-05 13:02:21)
标签:
教育 |
分类: 各科教案 |
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围绕着“运动和变化”这一概念展开的,本课属于“力与运动”这一单元的第2课时,是既学生认识了位置和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运动有关的内容,本单元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整册书的重点,而认识各种常见的力则是学生开展下一步研究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对力学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同时体会到科技与生活的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学习过磁力和浮力,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各种力的现象,但不一定明确是什么力的作用。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再引入新的学习内容会使他们很感兴趣,地球引力和大气压力对学生而言有点抽象,需要一定的推想能力。四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使他们能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1、能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身边常见的力
情感态度:1、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记录
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是由力引起的
STSE:能举出各种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体会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能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身边常见的力
2、能设计简单实验或举出实例证明地球有引力
五、教学策略
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设计思路
1、重组教材:将教材第9课“推和拉”的内容结合到本课一起学习,同时补充大气压力的内容,让学生对力有一个较整体的认识。
2、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力的存在。如橡皮筋和四轮小车的组合,既有弹力的存在,也能体现拉力。
3、分组实验材料不完全相同,促使学生在交流时注意倾听,提高教学效率。
4、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实证意识;问题意识。
5、关注细节
重视学生基本科学技能的训练:实验、观察和记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与交流习惯:善于倾听和评价;重视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
6、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七、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A 水槽、水、乒乓球;塑料吸盘;弹簧;实验记录表
2、演示材料:杯子、水、胶片;相关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激趣引入 |
演示实验:水杯倒转 提问:有什么想法或问题? 提问:为什么会这样? 讲述: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和力有关的现象。 板书:常见的力 |
观察 思考,回答。 活动:双手摩擦 体会感觉,汇报。 |
|
二、合作探究 |
提问:你知道的力有哪些?能利用材料把它们找出来? 出示实验记录表,说明要求 补充讲解 板书:浮力、磁力、弹力、静电引力、推力、拉力、地球引力 提问:有同学提到地球 引力,你知道什 么是地球引力?
引导学生可用反证法 演示课件:地球引力 演示录象:人们模仿鸟飞行失败 提问:有什么想法或问 题? |
分组实验:找出物体所受的力 记录 小组汇报:演示实验记录表 相互评价 思考、回答 讨论:如何证明地球有 引力? 小组汇报,交流 观看 质疑或说出自己的思考 |
培养善于倾听、合理评价的能力。 培养实证意识, 加深对地球引力的认识。 体会科学探索的不易。 |
三、拓展应用 |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利用到这些力,你能举出例子吗? 演示课件:各种力的应用 |
思考、回答 课后收集“力的应用”相关资料 |
了解各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