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综合实践 |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学生在中午就餐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班中总有几个学生自备了一份“营养菜”,什么鸡腿啦、蛋啦、火腿肠啦……在上个学期,担任班主任的我刚一提起学校打算组织同学们秋游活动时,班中竟有十多个学生纷纷掏出钱来,8元、10元、15元、25元都有,我一下子呆住了:学校才刚做的决定,难道他们早已经知道了?一问才知,这只是他们平日随身携带的零花钱罢了。看看他们秋游时所带的大包大包的食品、购买物品时那“大打出手”的样子,又回想起平时订购报刊杂志时那寥寥无几的份数,我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是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消费水平也悄然提高了。但是,学生有了钱,该怎样合理使用呢?面对这一不容忽视的问题,我认为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自我醒悟”,在“自我醒悟”中实现“自我转变”。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在活动中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父母,关注身边的同学,做一个社会人。
2、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同学们的零花钱使用情况,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意识。
3、学会设计调查表,在实践调查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三、活动的实施
本项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一)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分组:
按照原来的学习小组把全班42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学习小组的分法既考虑到了优生与中差生的搭配,同时也考虑到了家庭住址尽可能邻近的问题,以便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
2、组内确定活动主题。
经过同学们的商议,围绕大主题“零用钱的调查。”各个小组分别确定了本组所要研究的小课题:
组1:晚学后同学们在各小摊点购买食品和玩具情况的调查;
组2:本班同学一个月来所花零用钱的数量的调查;
组3:本组学生一个月中所花零用钱的数量及去向的调查;
组4:调查父母一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况及家庭一个月的开支情况;
组5:深入父母工作单位,感受父母一天的工作情况;
组6:自备“营养菜”情况的调查。
3、组内分工,制定研究方案
在确定了研究主题后,由小组内成员推选出本组组长,并根据个人特长及活动主题进行分工,如组1的活动主题是调查同学们在晚学后在上市集镇的小摊上(学校位于上市集镇北面100米左右,上市集镇的小吃摊和玩具店的生意主要在于我校的学生)购买食品和玩具的情况,为此,在能说会道、善于交际的方星同学(组长)的带领下,他们组的“成员职责一栏表”诞出了:家庭条件较好又会摄影的夏芸芸负责拍摄,不爱多说话的曹明强负责统计购买玩具的同学人数,细心的祝家燕同学负责统计购买小吃的同学人数,作业端正清楚的王晓国负责记录并绘制成统计图,组长方星和口才较好的王秋萍、邱孝忠的主要任务是采访。(1)采访卖主一天售出的数量及主要购买者的对象;(2)采访购买学生。
6个活动小组不仅进行了分工,同时商议出了活动方案,如上组中的活动时间(定于晚学后),活动地点(上市集镇小吃摊和玩具店门前),活动方法(调查、采访)等都一一列入方案中,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摊主不愿接受采访、跟随父母上一天班的是否会影响他们工作等情况作了假设,并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选择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法,努力使活动得以顺利地开展。
(二)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1、设计调查问卷或相关表格
根据本组的活动目的,分别设计较为合理的调查问卷或有关表格,以便活动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了解同学们使用零花钱的情况,同时便于活动后系统地、科学地进行统计分析。
如组3,设计了一份调查表:
本组学生一个月中所花零用钱的数量及去向的调查表
3月份所花零用钱的情况调查(单位:元)
姓名 食品 生活用品 学习用品 玩具 其他(请简单注明去向)
....
....
组4,设计了家庭一个月收支情况调查表:
家庭 月份收支情况表
收入(元):工资 其他收: 合计:
支出(元):吃 穿 水电费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三、活动的实施
本项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一)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分组:
2、组内确定活动主题。
3、组内分工,制定研究方案
(二)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1、设计调查问卷或相关表格
如组3,设计了一份调查表:
姓名
....
....
组4,设计了家庭一个月收支情况调查表:
收入(元):工资
支出(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