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邱景华
邱景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9
  • 关注人气:1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青的忧郁

(2006-12-02 08:38:28)
分类: 书林折枝
艾青的忧郁
 

  “让我们从地球出发  飞向太阳……”
 
  艾青《光的赞歌》的结语,曾经激动过多少富有理想的心灵。这个深受印象派画家影响的诗人,像凡高一样,一生都在追求灿烂的阳光,也许是他的一生太多的灾难,无法摆脱他那黑夜般的忧郁。明亮的光线,和暗黑的忧郁,构成艾青人生和诗歌的两个原色。也许是因为忧郁,才更渴望也更需要高举“火把”。
  但“火把”照耀下的,依旧是一双忧郁的眼睛!
  曾经有人批评艾青的忧郁,称赞他诗歌的光明。曾经有人认为艾青诗歌已经过时,特别是当“西化”成为诗界主流的时期。现在,社会的转型,让许多人的理想破碎了。若再读《光的赞歌》,明显感到那只是劫后新生的老诗人的喜悦和美好的愿望。倒是艾青诗歌中那沉重的忧郁,让人越来越感到有份量。假如我们为当下的“三农”问题而焦虑,并以此作为阅读的“期待视野”,重读艾青的早期诗歌,就会为他那独特的忧郁——为中国农民的苦难命运而忧患而悲悯的大情怀,而深深的共鸣,也会染上艾青那沉痛而沉重的忧郁。
  我觉得,艾青诗歌的力量,源自他的忧郁!
 
  艾青的忧郁,源于他那独特的生世。他的母亲分娩时,因他的头太大而难产,挣扎了两天两夜才生下来。母亲已奄奄一息。算命先生说,艾青是克父母的命,只能称父母为“叔叔、婶婶”。这样,艾青一出生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一岁至四岁,被寄养在一个农妇的奶妈大叶荷的家里。成为地主家的“弃儿”。
  正是这种“弃儿”的命运,给艾青带来了一生挥之不去的忧郁。
  原本是地主家的养尊处优的小少爷,现在却只能与农妇的四个儿子在一起玩泥巴——实际上,也成为农民的孩子。正是这种“错位”的童年,使他从小就体验了农民生存的艰辛和苦难。后来,艾青还听说,他的奶妈大叶荷因为穷的无法生活,把她刚生下的女儿溺死,再拿乳液来喂养他。艾青回忆说:“自从听了这件事之后,我的内心常常引起一种深沉的愧疚;我觉得我的生命,是从另外的一个生命那是抢夺来的。这种愧疚,促使我长久地成了一个人道主义者。”
  虽然,五岁后,他因启蒙读书回到自己的家里。但“弃儿”的心灵创伤,不仅使他与父亲对抗,成为背叛地主家庭的“逆子”,而且成为他在中学时代,接受革命读物阶级斗争思想的心理基础,最终使他成为具有左倾思想的青年诗人。所以,更自觉地关心一切被压迫和受苦难的穷人,特别是乡村的农民。乳母大叶荷和她的四个孩子的“童年记忆”,是他诗歌的创作源头。
  新诗史上,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何其芳、戴望舒,冯至等著名诗人,多数都是出身于地主家庭,或是富家子弟,虽然他们都有着悲悯的情怀,但对农民苦难的体验,无法达到艾青那样的高度和深度,因为他们缺少艾青那样独特的“弃儿”经历。这就是为什么在20世纪,艾青表现农民的苦难,是其它诗人所无法望其项背的。
  作为地主家“弃儿”,艾青一方面体验到农民的悲苦,另一方面,他又不是真正的农民孩子。这样就使他能跳出农民的局限,以更大的视角来思考农民的命运。
  又因为他是地主的后代,所以他受到较好的教育,并能到法国留学。在巴黎学画之余,艾青特别喜欢叶赛宁和凡尔哈伦的诗歌,因为他们的诗歌表现了对农民,对农村的爱悯。通过研读凡尔哈伦和叶赛宁的作品,艾青的“童年记忆”就被激活,并在潜意识中转换成诗的意象和主题。这是艾青诗歌创作的前期准备。
  艾青从法国回来后,在上海从事左翼绘画活动而被捕入狱。因在狱中无法画画,就开始诗歌创作。因为无端地被国民党抓捕,革命意识和反抗情绪占据了艾青的灵魂,他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写童年的回忆。于是,就有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影响深远的成名作。以现在的眼光看,《大堰河》虽然表现了农民的苦难,但过于强调阶级观念,还不是上乘之作。或者说,这首诗虽然有强烈的时代感,还缺少民族性。但这首诗,是我们理解艾青灵魂深处奥秘的一个重要关键。
  随着抗战的爆发,民族的苦难大大激发了艾青的忧郁。当他在北方流浪途中,看见无数难民的悲惨情境,写下了《手推车》、《北方》、《乞丐》等诗,艾青诗歌中独特的忧郁力量,才真正显示出来!
 
       我看见  
       我们的祖先 
       带领着羊群  
        吹着笳笛  
        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 
       我们踏着松软的黄土层里 
       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 
       ——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   
       几千年了   
       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   
       他们为保卫土地 
       从不曾屈辱过一次,他们死了    
       把土地遗留给我们——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北方》这首大诗的深邃处,是不仅仅局限于抗战的民族悲剧,而是上溯到对民族性的思考。从民族性的高度,来思考农民的命运,这样艾青就大大超越了抗战题材。后来又有了长诗《旷野》。

      灰黄而曲折的道路啊  
      人们走着,走着,  
      向着不同的方向, 
      却好像永远被同一的影子引导着, 
      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  
      在无止的劳困与饥寒的前面  
      等待着的是灾难、疾病与死亡——  
      彷徨在旷野和的人们  
      谁有过快活呢?

   《旷野》的主题,程光炜在《艾青传》中有过精僻的分析:“令艾青辗转不宁的始终是中国农民的生存问题。在人们普遍关注的‘抗战建国’的问题上,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合作’是很多人经常议论的话题,与此不同的是他把焦虑的目光自始自终放在农民的命运上,认为没有任何问题会比它‘更严重’和‘更迫切’。然而,以艾青的敏感,他意识到在他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战后中国,农民利益大概最容易被忽视的。从历史的经验看,以农民的权益而举事,事成之后,又首先牺牲农民利益的掌故是不胜枚举的。所谓‘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  ,百姓苦’民谚,大约就是农民历史宿命的无奈的写照罢。”在那多灾多难的时代,即使是像艾青这样的天才,也是柔弱的,因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悲叹农民宿命的同时,艾青是不是也对自己人生悲剧而自怜?
  从《北方》到《旷野》,艾青这种把时代性与民族性结合起来的思考,是他超越同代诗人而成为大诗人的主要原因。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抗战时代早已结束了,像田间的《给战斗者》诗集,当年虽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依然作为教材,作为不能遗忘的历史,教育青年一代,但是能在当代读者中产生共鸣的成份毕竟不多,因为田间的诗歌中主要是时代性,容易时过境迁;而艾青的诗歌却不同,因为它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时代性虽然过去了,但民族性却永存。
  这正是作为经典的艾青诗歌,能继续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根本原因。
 
  如今,在中国的大地上,世世代代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不断变成一座座高楼、别墅,和长满野草的开发区……。少许的补尝金,只能维持失去土地农民的今天生活,有的地方农民们还拿不到赔偿金——被层层“节留”了。那么,他们将来何以为生?他们的后代将何以为生?
今天,重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睛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这个吃过农妇奶水的诗人,真正懂得农民对土地的深情,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中国社会转型的今天,诗歌中最缺少的是对农民苦难命运的忧郁!忧郁不同于同情,同情是对弱者的悲悯,而忧郁则是感同身受的痛苦。
  在今天,面对失去土地的农民,还会有诗人激起“常含泪水”的忧郁吗?艾青曾说:“人家研究我说我这个人忧郁得很。忧郁,这是我的诗的特点,特别是早期的诗,很少有欢乐的东西。这个忧郁是同民族的忧郁结合一起的。为什么我的作品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呢?那是它和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相一致。”当下一些表现农民悲苦题材的诗歌,正在逐渐多起来,像近年来的“打工诗人”写得表现农民工的诗歌。但高兴之余,又感到不足。多数诗歌还只停留对自身命运的自怜和对农民苦难的悲叹,还不能把自己的苦难与民族的苦难相融合,所以还看不到像艾青那种把时代性和民族性融合起来的大诗。
  今天,看到呆坐在都市马路边,茫然无助、无工可打的“农民工”(曾被城里人视为“盲流”),我又想起艾青1941年,到延安后写的《村庄》。那种忧郁而企盼的情感,不就是我们今天心情的艺术概括:
 
   要到什么时候我的可怜的村庄才不被嘲笑呢?
   要到什么时候我的老实的村庄才不被愚弄呢?
   ……
   什么时候人们生活在那里不会觉得卑屈,
   穿得干净,吃得饱,脸上含着微笑?
   什么时候,村庄对都市不再怀着嫉妒与仇恨,
   都市对村庄也不再怀着鄙夷与嫌恶,
   它们都一样以自己的智力为人类创造幸福,
   那时我将回到生我的村庄去,
   用不是虚饰而是真诚的歌唱
   去赞颂我的小小的村庄。
 
  60多年过去了,而且进入了21世纪。人们一度满怀希望,欢庆所谓的“千禧年”,但并没有给欢庆者带来好运。美好的愿望,一次又一次成泡影,梦魇还在,苦难依旧。艾青所希望的“村庄”也没有出现,出现却是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
  那么,“要到什么时候”:中国农民,才有可能走出苦难的宿命?或是永远无法走出苦难的宿命?
  今天,我们能抺去“常含泪水”的忧郁吗?

 
(《艾青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17.50元。《艾青传》,程光炜著,北京十月出版社1999年,23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