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谁愿意钱包被抢

(2006-11-14 17:13:50)


  衣食住行,生活必须。可这生活成本,渐涨渐高。


  住,不用多说,房价翻了多少,谁心里都有数。其他的生活花销,像水、电、煤气、交通,也是只涨不落。大家收入提高,生活必须品涨价,情理之中的事。不过,涨价涨得不清不楚,还动不动以什么国际惯例教训人,让人不能不愤怒。


  看看即将试行的《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征求意见稿,怎么说。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均可计入成本。其实不说也明白,城市的水价要接着涨。在前几次的涨价过程中,发改委、建设部曾多次重申中国的水价普遍偏低,还有上升空间中国水价只有国际1/ 的说法。且不说水价和国际接轨,咱们的收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是否跟国际接轨,只看看国际的水价成本里,有没有业务招待费、差旅费这些名目?说是征求意见,可大家伙儿都知道,在涨价问题上,几乎是没什么商量余地。所谓的充分理由,只能让老百姓暗生闷气。原本公款消费、公款旅游就屡禁不止,现在招待费、差旅费都能计入成本,合理合法让消费者买单,不成无底洞才怪。几个月前,出租车涨价,出租车公司也只说自己亏,可见谁认真公布过自己的明细账?你那里高成本低效率地运作,然后找各种理由让我付账,凭什么?


  再看看天然气。先有消息说,发改委价格司的人明确表示,国家计划将每年燃气价格逐步上浮5%8%,直到大致与国际价格水平接轨;后有报道辟谣,说天然气价格是敏感问题,不会随意发布。弄得人云里雾里,可有一点是一定的,涨价是迟早的事。只希望到那时,考虑一下国际价格对中国人是不是真合适,别对哭穷的石化、石油等相关产业的暴利视而不见。


  我不是说不可以涨价,可不明不白地掏钱,没谁愿意。不过这样的事儿,在咱们国家,不少。


  一张上海去昆山的火车票10元钱,去乌鲁木齐的600元,都含有强制保险费,分别为0.1元和5.88元。出了事故,一样只赔2万元。有人为此打官司,居然输了。1995年,铁道部开始电脑售票系统,电脑售一张大家现在惯见的软票,收费2元。当初说是临时性收费,竟然就临时到了现在。12年间,仅这一项收费,就是上百亿。有几个乘客,知道自己多掏了钱?就是知道也没办法。像机场建设费,明明收得不合理,偏偏照收不误,理由是机场建设资金缺口大。公路、铁路,还有什么教育、医疗,哪项建设资金的缺少不大?呵呵,没关系,大家一起来掏腰包--过桥费、高速路费、养路费、强制保险费、赞助费、择校费,哪一样也不少交。


  不止这些。当年,装个电话,得交昂贵的初装费;后来,买个手机,得交价钱不菲的入网费。行,电讯业在建网之初,投入大,需要大家伙支持,咱们作贡献。可当他们能赢利之时,咱们能不能也跟着享受点好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最近分别发布了各自前三个财季的公告,中国移动的利润率达到了惊人的57%。如此赚钱,在国内外都属罕见。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沃达丰去年利润不过27.3%,不到中国移动的一半。对此,消费者作何感想?


  股东们当然高兴了。天然气要调价的传闻一出,股市分析家们立即提醒关注天然气涨价机遇。一定会有人从各种各样的调价、收费中获益,不过一般老百姓,只会有钱包被抢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