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交易回顾
初步度过了美国次级债风波后,本周两市以5257.78点和17988.34点开盘,深市周一上摸18245.43最高点,沪市周三下探5223.67最低点,深市周五下探17649.09最低点,沪市周四冲高5412.32点,最终以5277.18点和17674.10点收盘,沪深分别以射击之星和小阴线报收,之所以沪强深弱,是由于本周深市的两只权重品种000001、000002表现欠佳所致。具体交易方面,周一,煤炭、钢铁领衔,运输物流、机械板块助阵,新上海概念概念开花,期货概念震荡,创投概念降温,有色、银行、地产落后大盘;周二,钢铁、煤炭品种快速退潮,中石化、中联通、长电全天走势坚挺,电力板块有一定的回暖迹象,通讯和3G板块的走强,旅游酒店、网络游戏、二线蓝筹有一定的资金流入;周三,新能源板块和仪电仪表板块表现出色,煤炭石油竞相发力,有色金属带动稀缺资源反弹,外贸、出口退税有一定的强势;周四,钢铁板块卷土重来,整体上市、资产注入题材板块保持活跃,3G板块持续升温,期货概念个股有资金回补,银行小市值品种有回暖走势;周五,仅汽车板块、供水供气表现强势,资产注入、资产重组品种继续延伸,多数板块个股步入回调走势,其中券商、煤炭石油、地产板块下跌幅度较大,个股涨跌比2:7,涨停家数25家,主要为资产重组、汽车、新能源占据。本周关键词:政策亡羊补牢,力保会前稳定。
消息面上:本周比较重要的有,构建多层次证券市场建设和打击操纵市场行为,`QDII提速、港股直通车试点扩大,股指期货准备工作就绪,央行第七次提高准备金率,建行IPO过会、中航油即将试水。既有红筹回归的扩容压力,又有QDII港股直通车分流措施,还有提高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的隐形打压。本周可谓多事之秋。
二、下周操作建议
从上周四大证券报齐指蓝筹泡沫式上涨透支市场未来、首次否定目前市场的上涨方式以来,经过本周密集政策密集发布,政策面已经显现对目前证券市场的担忧,当然之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在“四个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呼之欲出”的同时,是否也在培育和扩大机构投资者的进程中,正视目前市场参与者的资金结构,在基金投资者(国家队)之外的机构投资者中,多一些牵制和制衡的力量?谈到这些,不由得想起一部前期的影片《修女也疯狂》,本来最应该担负起稳定市场重任的基金投资者,恰恰扮演了有悖政策预期的急功近利、涸泽而渔式的投机上涨,不能不说是制度建设、市场监管体系的莫大嘲讽。
从技术层面来看,以沪市为例,周K线形态上收射击之星,隐含调整压力;日线指标KDJ钝化后死叉、日线MACD指标DIFF和DEA粘合,预示震荡压力。深成指、深综指日线除周一创新高后,全周处于调整形态,反过来对沪市形成压力。反映市场人气和入场资金存量的开户数尚维持在高位徘徊,显示流动性的充足,但一旦市场走软、赚钱效应风光不在,势必急转直下,对基金赎会形成压力。
在政策期望稳中有涨、基金滚动拉抬猖狂的博弈中,基金左右为难。从前期的逐步打擦边球,到目中无人的我行我素,透视和折射了这部分投资者建仓思路和品的单一无为,丝毫体现不出专家理财的睿智和避险功能,有的只是靠资金说话以前庄家的翻版。相信在十七大后适当时候推出股指期货时,如果再没有了源源不断的兄弟姐妹加盟,一靠硬挺,二靠诱多,子弹打光就卖血的缺陷将暴露无疑。
但从时间上看,即使是下周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不佳,央行再度加息的可能性也不大,从政策预期上来看,出于十七大前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立即实施股指期货、港股直通车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相信基金也会认识到这一点,才不遗余力地在三大主线品种上轮流拉抬,吸引散户投资者的跟风,为十七大之后的调整打一些提前量。经过基金几番拉抬表现,多数主线品种已不适合散户投资者寻找相对的安全投资边际,只有部分二三线的地产品种还有一定的补涨机会。对于市场的其它参与主力来看,似乎只有资产重组题材,还具备乌鸡变凤凰的神奇。在市场的各路投资者都在思谋着怎么全身而退的时候,风险还不是太大,沪市10周均线不会轻易失守。可以利用政策的相对真空期,和基金权重品种的修整期,精心选好个股,参与好会前行情。持股时间可视消息面的变化,10月10日前为最后空仓时间。笔者前期博客提示的9月中旬之前随时有百点以上的深幅调整,在会前行情中,还会持续两次以上。同样的,任何操作,需有止赢止损来保障,短线思路才能赢。
三、相对存在机会的板块和个股
部分机械、化工、商业股、涉房板块、科技股、沪市本地股、整体上市预期的滞涨品种,在下周和会前行情中,还有一定的机会。但总体以捕捉新高内的行情和低位成交量的密集放大品种为主。600071,600512,600651;000753,000611,000551短线关注,逢低分仓进行,仓位两天内在50%-70%把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