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尘:
谢东笑老师改编的《沧海一声笑》以齐奏、协奏、伴唱三种形式去演示,展现笑傲人间,洒脱沧海的文人气质,式样多变,不拘一格。 感谢七木琴社创造了一个让我们认识、学习和展示古琴音乐的平台。希望古琴文化可以向像唐诗宋词一样深入人心。
琴儿:
老师说,七木的精神是随缘,是生活,是快乐。是的,在荃湾大会堂抚琴高歌的我们,都是武功初习,没有刻意的组合,没有细致的集训,连整齐划一的服装也未及准备,全凭大家一颗颗随缘快乐的心!
晓辉:
我作为一个初学者通过参加香港举办“琴筝诗音艺术展演”、参观“蔡福记中西乐器制造厂”、拜访香港琴家等活动后对学琴又有新的认知和感悟:
一、学琴要多交流。
我刚开始练琴的时候认为只要对着曲谱弹,多花时间去练就自然能弹出动听的旋律,经过一段时间后虽然能按曲谱弹下来,但出现较多问题,如:左手的动作特别僵硬,一点吟猱的动作也做不出来,弹出的曲调显得特别生硬、呆板。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闭门造车”的学习方法进步不明显。后来我们“沧海”组经常集中在一起练琴,大家在一起弹琴的时候能够相互交流,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在这样的气氛下练琴最容易找出自己问题的根源,在大家的帮助下很轻松的改掉自己的毛病,避免养成不良习惯。感觉在这样轻松的气氛中练琴比以前效率高好多了,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学琴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基本指法看似简单,但要完全熟练的掌握,还要多下点功夫,任何一个基础指法练习不好,都会导致将来的一系列问题。每一个基本指法都要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才能弹出韵味十足的声音,要弹好一首曲子,要不断的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懈的练习,所谓练曲千遍始得正音。
三、弹曲子需要注意曲子的音准和节奏。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追求优美的琴声是练习的目标,节奏是音乐的精髓,节奏感是音乐的基本要素。练习时专心用耳去听音律准不准确,左手音走得准不准确,音符的表情准不准确,音乐的诠释准不准确,用耳辨别声音的优劣,进而调整技术。节奏是用心灵去感受,聆听不同的音乐节奏,然后进行节奏的练习,自如地掌握节奏的变化,养成敏捷的节奏感。通过培养乐感,尽量做到琴音的表现与心中预期的音乐效果一致。
学琴要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充分领会乐曲意境,古琴追求的正是弦外之音的深远意境。大诗人陶渊明曾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正是将琴乐之重意、重弦外之音的思想推至穷极的哲学思维。
初好:
此次香港之行,是一次检验学习成果、开阔眼界、提高琴技、增进感情的好机会。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更多弹琴的快乐,深深地体会到习琴的本意。
沈彧:
香港之行感受最深的是和琴友一起出游的心情。虽然旅行社的某些安排,如果是常规旅行团,必然是一个无趣的内容,但是因为和琴友在一起,可以畅谈可以畅弹,就算是完全没有安排行程的时段,也过得非常愉快。
比赛的经历和在苏思棣先生工作室的雅集都让我感受到,琴声即是心声,弹琴确实需要保持自己的本心,欢乐也好忧伤也好,恰到好处即可,如果刻意追求,反而失掉了原来的味道。
另外关于香港琴家对“家法”的注重,我觉得确实有道理。我们地处岭南,在跟着岭南派的老师学琴,岭南派的代表曲目确实应该认真地学习,仅仅会弹是不够的,还要有一脉相承的特点。我觉得这并不是搞分化,而是作为一个派别的代表曲目,有些曲子能体现派系的特点,有些曲子属于特有的曲目,如果这些在传承过程中缺失了或者变味了,那会无疑是一种损失。当然不是说一成不变,曲子的弹奏是在传承中变化着的,但这种改变应该建立在弹奏者能够完全掌握原有传承的基础上,这样,改变才不会脱离原有的风格与意趣。
花絮1:当天上午,香港荃湾大会堂外,北至黑龙江,南至昆明广州香港的琴友,在等候进场。
http://s10/bmiddle/4b33fc7cgb8edf2807c19&690
花絮2:七木琴社此次参赛的曲目有
谢东笑老师新创作的琴曲《动·静》和改编曲《沧海一声笑》。场外,“动静组”和“沧海组”的成员们正在认真准备。
http://s16/middle/4b33fc7cgb8edf31710af&690
花絮3:“酒店突击”
http://s6/middle/4b33fc7cgb8edf4bf9db5&690
花絮4:“群英会”
http://s14/middle/4b33fc7cgb8edf53aa50d&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