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广东古琴研究会十月雅集 丹霞行
我总期盼着,能在山水间弹琴。想想,在青山的怀中,弄弦而歌,绿水便醉倒在脚下,那该是怎样的一种逸趣闲情啊!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7号早上,从广州满怀期待出发,一路上,我不断在脑海里勾勒着丹霞的山山树树,勾勒着山山树树间弹琴的景象。待到走近了,满目葱茏,只觉得这就是我期盼的地方。微雨初晴,广东古琴研究会一行几十个人,背着琴,拿着箫,浩浩荡荡上山。陡峭的石梯上,耸立着一面刻着“丹霞山”的石墙,仿佛张开大口的巨人。灰白粗糙的墙面,满是岁月浸染的痕迹。通过这面墙,再上十几层石梯,才到达别传寺。半山的视野很开阔,叠嶂层峦,天地间山川正静,笼罩着轻盈的白纱,好一幅悠远淡雅的画。正是这秀丽的山川,才孕育了这支奇葩---岭南文化吧。别传寺正在重新修缮中,但不掩其恢弘庄严。會客大厅,一迈进去淡淡的茶香和幽幽的墨香交织着散落在厅里的每個角落,晚上的《别传寺古琴演奏会》就在这举行。琴友们陆续抵达,宽敞的大厅一下子热闹起来。拼凑琴桌,解开琴囊,仔细调音、弹奏,张弛错落地做着最後的彩排。
爱琴的人,大都好茶信佛。其实,是不是应该说“琴茶禅一味”才对呢?
http://s14/middle/4b33fc7cg9515b218e0cb&690
晚上八点,演奏会现场除了琴会的琴友、别传寺的方丈和大师们、受邀的信众,还吸引了许多留宿的游客,人虽多,但整个过程还是比较安静的。大家似乎都知道,要静静地、用心去感受在琴声中流传的情和文化。当然,古琴本身就有让人宁心静气的力量。演奏会内容比较丰富,形式也多样。有琴箫合奏《碧涧流泉》、有齐奏《梅花三弄》、有独奏《阳关三叠》、有琴歌《送别》,还有与琴交融的太极、茶道……琴音袅娜。
http://s8/middle/4b33fc7cg9515e8511a2a&690
第二天,用罢斋饭,收整后可便自由下山。张倩提议去山下坐船,小分队一行9个人一致通过,便欣然朝翔龙湖出发。蜿蜒绵长的石阶我们且歌且行,歌声笑声便穿过林间枝桠交错而去。我们还向着未知的远处的山喊话唱歌,不想远处的山上竟也有人应答。我不用知道你是谁,你也无需知道我,我随心问声好,你便也随心而答,谁都是这山林的过客。
翔龙湖,乘龙亭边半池殘荷,透着寒露的气息,几只寒鸦戏着水(当地人说那是菜鸭,可长得太美,我坚持!),远处还有一只白色的小天鹅,扑哧扑哧,几下便从右边的远处飞到左边的远处。
悬崖峭壁下,碧水微漾。梦寐以求的山前水边鼓弦而歌啊!我忍不住抱琴坐下,抚琴轻唱:“……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有人说是曲调象丧歌,有人说是龙阳之歌,我却总坚持,就是在人后表达爱恋的歌。这一刻,浅吟轻唱间,仿佛只有那越女在以琴诉情。青山不减,相顾难言,我的思念,因琴声而静,静得天地间只有思念的声音。
http://s3/middle/4b33fc7cg95171d26be84&690
船,顺着绿水绕山而行,国霞的《葬花吟》,令摇橹声好像也缓了下來,淡淡的音符,和着那岸边零星点綴的小黃花,别样的触动,想必是听者自觉了……
我们恳请船家慢慢地搖……。但, 终点还是到了。那就上岸吧,那就离开吧。
真的想把这一脉青黛也一并带走,多贪心的过客啊!好在,不论闹市还是水云深处,琴却是一直都在……
文稿:谢冰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