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听教育专家韩立芳讲座笔记

标签:
上海韩立芬特色课程教研活动故事案例交流课题问卷调查思考杂谈 |
分类: 集:百家精华 |
课程建设与教研故事
上海市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课改办主任,特色课程教研员
韩立芳
2012年4月19日
http://s9/middle/4b33aaa1tc241e576fd38&690
http://s5/bmiddle/4b33aaa1tc241e688c074&690
自我介绍:
第一部分:《科学》课的教研故事
故事:初中《科学》的跨学科教研
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对新教材的理解;在指导中构建师生间的互动模式;
在研究中实现教师间的协同发展;故事冲突的一方
故事:教生物的老师研读教材的结构
《观察与体验》《讨论与交流》《探索与研究》《小博士》《拓展天地》
领会教材的基本思想——是综合思想,体现教材的综合性。是科学探究思想。
以往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很难落实《科学》新教材的理念目标,甚至无法开展教学过程。
故事冲突——我的实际
教师该变什么?
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正确指导(变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跟进指导(?)
对学生探究活动进行适当指导(?)
与学生建立合作互动模式,做学生科学探究的领路人。
问题化解过程。适合学生的做法源自于我们对学生的客观认识。
信任学生是师生合作的前提
高期望效应——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行,学生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文章:教学细部,值得开采的矿,师生互动是合作的途径。
上课的照片:塑料
塑料袋
过程:设想
展示活动的照片:黑板报成果作品展。
《科学》教材体现国际趋势下的综合性的特点,教材内容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综合知识,这对我们在传统分科环境下成长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情景冲突:教师独立教学困难很大
参考资料图:法国的做中学
制定跨学科教研组的教研制度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做到:六个一
每周听一节科学课。
每个月开设一节公开课。
每学期写一篇教学体会。
每一章制作一个教学课件。
每学期参加一次教学评课活动。
每学期写一份教学案例报告。
教师合作研究过程档案化管理(照片)
开展主题是教材分析活动,教师很投入,不把自己观点讲出来不回家。
开展主题是教材分析活动。每一周某一个老师做主题发言。
开展组内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时间拉得战线很长。
讲述:
这是一组我上课的镜头,没有自吹自己的意思,不能和学生保持距离,我们在学生之中,老师上课热情能深深感染学生。
教研员的“下水课”照片。
进行教研展示活动,请专家现场指导。(从一点坐到五点,挖掘内涵)
培训基地活动:科学仪器活动筹备设计,感到荣幸。
讲述:
只要我们相信新课程理念,并依据新课程要求尝试性的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我们的课就能被学生所喜欢。在教学的花园中,学生是需要茁壮成长的幼苗,教材是幼苗成长的必要养分。我们教师是园丁,我们要选择适宜的方式,将重组的养分给予我们的幼苗给予我们民族的未来。故事背后引发的思考。做学生喜欢的事情,建设学生喜欢的课程。
跨学科教师开展深入的教研活动,活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互为教学生态环境因子,我们不缺乏知识和能力,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合作研究,我们从中吸收的能量源源大于我们贡献的知识。
讲述:多样化课程是多种养分的来源,幼苗的成长需要营养分付,需要平衡,这是社会发展的诉求。多样化课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建设。我们都是课程的建设者,都是课程的领导力。我们虽然不能改变教育的现状,但是我们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课程资源,我们可以给学生不一样的课程体验。故事背后引发的思考。
第二部分:特色课程建设的教研故事
一、教师与特色课程
(一)特色课程:根植于学校,是学校自己开发,在学生中有积极意义的课程,就是特色课程。如何教研和共享。
【案例一】江南的桥。
【案例二】上海博物馆
【案例三】公民社区参与【案例四】经典黄浦游览
【案例五】中国人的名字
【案例六】洞察技巧。
(二)参与教研的教师:兴趣与特长
固体诗词
诗意江南
校本课程:诗意人生
乐嘉的弟弟乐琦老师的《性格色彩》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开发课程
讲述:
特色课程与自己专业背景有关,有位老师搞乐器的,但对茶感兴趣。有位心理学老师也进行茶艺课。每节课上有茶超市,物质基础做后盾。建立自己茶文化的生活。学生自制调和茶,色味茶,献上一份爱心,和谐生活的切入口。劳技老师,做民间扎染。【图片:小兔子】扎染不在染而在于扎!学生从不会拿针。
二、教研与特色课程教研活动
讲述:
特色课程有在地文化,本区域有文化象征的,如豫园
工作职能:
研究
在研究中指导;在指导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
开展教师喜欢的教研活动;
开展学校欢迎的教研活动;
开展符合课程要求的教研活动。
教研员传递的是“数”和“道”。
(一)开展教师喜欢的教研活动:
1·倾听教师的心声
2·教研团队共同确定活动目标
3·开展的系列教研活动
1)满足教师对业务学习的需求
与专家对话不一定要面对面。不是每个人会直接和专家对话的。直接对话
【案例一】对课程建设相关理论的学习:阅读专家文章:
·校本课程建设内涵回归与价值实现
·校本课程卡法对教师的要求
·发达地区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管窥
——以上海基础教育为例
集中交流
·浅谈教师在课程领导与校本创新中的角色定位;
·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
·学习做拓展性课程教师;
·实践和学习相结合,开发校本课程。
分组讨论
【案例二】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课题
分成5个小组——专家参与;讨论研究课题——专家点评报告;讨论结果。
校本课程三大特征:实践性
2)满足教师的体验需求
教研活动是教师的活动,只有激发教师活动的自主参与的热情,让教师能实质性参与之中,才会受到我们所期待的教研效果。
【案例一】《诗化电影与文学形象》教研主题“拓展型课程教学策略”
观课
·教师用了哪些教学策略?效果怎样?怎样看效果?
·说----评课。
·写----评课。
最后形成:适合学生教学策略教研报告。
伊朗电影《小鞋子》连接沈从文《边城》
两个小孩子拾小鞋子。
合理选材策略;分享感悟策略;进入角色策略;有效连接策略;诗化教学策略。
观影心语:哀而不伤,韵味悠长。不知不觉触动了我们的心弦,激荡起了我们对生命的尊重。
王世友:《诗化电影与文学形象》开场白
王世友:《电影中的文学形象——长大成人》
三傻大闹宝莱坞《诗化电影与文学形象》——诗化语言
3)满足教师要协同发展的需求
班长
4)满足教师课题研究的需求
2006-2011年度研究课题统计表(略)
5)满足教师追求成功的需求
成立中心组,形成骨干团队。上海四年一次教学奥运会,功利化的收获。
问卷调查:
6)满足教师参观考察的需求
团队外出学习:提出三个优点,一条建议。
(二)开展学校欢迎的教研活动
主题展示教研模式;
校本研修教研模式;
教学视导教研模式;
教学评比教研模式。
讲述:
土家烧饼能走多远?不是杜撰出来的。
展示交流模式的“登山”机制:图示
(三)开展符合课程要求的教研活动
讲述:
国家课程-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学校拓展行课程方案—科目设计—教材及资源—教学设计
科目设计
科目主题名称(作者单位姓名)
科目开发背景(学情分析,价值意义,环境条件)
科目目标(三维目标,跨学科综合,两纲教育)
科目内容【内容框架】(主题、单元、节、主线、内容、目标)
教学实施(落实那些育人价值;适合学生的特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教学策略和教材选择。)
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
特色体现在哪里
第三部分 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问题一】教研活动该聚焦那些内容?
对策:立足特色课程发展轨迹思考和解决问题。
特色课程建设的“六点聚焦”:理解点,关注点,创新点,绩效点,选择点,统一点。
上海70多个博物馆
【问题二】教师队伍不均衡、不稳定?
教师在教研中的几种形态:被动,不动,主动,流动,机动。
对策:
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开展教师培训教师;加强教师实践学习,以特色课程促教研特色;
建设特色教研组,发挥骨干教师作用。
坚持“以教师为主体”,
坚持“以价值为导向”,
学习构建教研文化:境界,原理,演练。
学习修炼五角塔:超越自我,实践反思,教学观念,教研目标,团队合作。
自我超越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演练)个人目标,分析目前现状,掌握创造性张力;
第二层次:(原理)创造性张力和情绪性张力;
第三层次:(境界)建设科目,体认生命价值。
【问题三】自身缺乏科学文化底蕴。今天的追求是为了明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