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上海听教育专家韩立芳讲座笔记

(2012-06-12 16:00:48)
标签:

上海

韩立芬

特色课程

教研活动

故事

案例

交流

课题

问卷调查

思考

杂谈

分类: 集:百家精华

课程建设与教研故事

上海市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课改办主任,特色课程教研员

韩立芳

2012419

http://s9/middle/4b33aaa1tc241e576fd38&690

http://s5/bmiddle/4b33aaa1tc241e688c074&690
自我介绍:

 我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在上海诸多不习惯的情况下,感谢这个团队,让我慢慢适应了。今天在此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我曾在齐齐哈尔教高三,在上海教初三。我在上海教学研究的课题是:垃圾分类处理。我首先遇到障碍,就是语言不通。经过努力,我取得了很大的成果。02年二期课改,我做初中教材的实验老师。后来做教科研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参与社区教育,社区组织团队。在青岛开会后,领导问是否能做《科学》教材的实验教师。我答应了。回到上海,上科学课,这是第一次上这样的课。初中教学的跨学科教研……

第一部分:《科学》课的教研故事

故事:初中《科学》的跨学科教研    学生 教师  教材 其他

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对新教材的理解;在指导中构建师生间的互动模式;

在研究中实现教师间的协同发展;故事冲突的一方 我的出发点。

 

故事:教生物的老师研读教材的结构

《观察与体验》《讨论与交流》《探索与研究》《小博士》《拓展天地》

领会教材的基本思想——是综合思想,体现教材的综合性。是科学探究思想。

以往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很难落实《科学》新教材的理念目标,甚至无法开展教学过程。

 

故事冲突——我的实际

 

教师该变什么?

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正确指导(变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跟进指导(?

对学生探究活动进行适当指导(?

与学生建立合作互动模式,做学生科学探究的领路人。

问题化解过程。适合学生的做法源自于我们对学生的客观认识。

 

信任学生是师生合作的前提

 

高期望效应——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行,学生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文章:教学细部,值得开采的矿,师生互动是合作的途径。

 

上课的照片:塑料  高强度塑料 学生如何认识周围的塑料 如何互动 设计实验

塑料袋 筷子 设置悬念 塑料袋里灌满黑水  筷子传过去,塑料袋子里的水会流出来吗?

过程:设想 观察 分心 判断 结论 塑料具有粘粘性

 

 

展示活动的照片:黑板报成果作品展。

《科学》教材体现国际趋势下的综合性的特点,教材内容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综合知识,这对我们在传统分科环境下成长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情景冲突:教师独立教学困难很大  引发的问题及问题化解的过程。

参考资料图:法国的做中学 《活动手册》《身边的科学》《影像资料》

 

制定跨学科教研组的教研制度

第一 确定跨学科教研固定活动日。

第二 确定对话交流制度。

第三 确定教师完成基本任务制度。

第四 确定教研过程记录制度。

 

做到:六个一

每周听一节科学课。      

每个月开设一节公开课。      

每学期写一篇教学体会。

每一章制作一个教学课件。

每学期参加一次教学评课活动。

每学期写一份教学案例报告。

 

 

教师合作研究过程档案化管理(照片)

开展主题是教材分析活动,教师很投入,不把自己观点讲出来不回家。

开展主题是教材分析活动。每一周某一个老师做主题发言。

开展组内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时间拉得战线很长。

讲述:

这是一组我上课的镜头,没有自吹自己的意思,不能和学生保持距离,我们在学生之中,老师上课热情能深深感染学生。

 

教研员的“下水课”照片。  理解教材,了解学生是非常有帮助的,更具有指导能力。

进行教研展示活动,请专家现场指导。(从一点坐到五点,挖掘内涵)

培训基地活动:科学仪器活动筹备设计,感到荣幸。

讲述:

只要我们相信新课程理念,并依据新课程要求尝试性的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我们的课就能被学生所喜欢。在教学的花园中,学生是需要茁壮成长的幼苗,教材是幼苗成长的必要养分。我们教师是园丁,我们要选择适宜的方式,将重组的养分给予我们的幼苗给予我们民族的未来。故事背后引发的思考。做学生喜欢的事情,建设学生喜欢的课程。

跨学科教师开展深入的教研活动,活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互为教学生态环境因子,我们不缺乏知识和能力,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合作研究,我们从中吸收的能量源源大于我们贡献的知识。

讲述:多样化课程是多种养分的来源,幼苗的成长需要营养分付,需要平衡,这是社会发展的诉求。多样化课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建设。我们都是课程的建设者,都是课程的领导力。我们虽然不能改变教育的现状,但是我们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课程资源,我们可以给学生不一样的课程体验。故事背后引发的思考。

 

 

第二部分:特色课程建设的教研故事

一、教师与特色课程

(一)特色课程:根植于学校,是学校自己开发,在学生中有积极意义的课程,就是特色课程。如何教研和共享。

【案例一】江南的桥。  http://s7/small/4b33aaa1t79d363e71de6&690周庄:小桥流水的代表,桥很有魅力,一位来自北方的老师,因为北方地大物博,看不到。我一定要探究江南的桥,建一个课程:江南的桥  教师带领学生十人小组,挖掘诗词,拍照不行,就用筷子竹签搭拉很多。

【案例二】上海博物馆 青铜器。一位老师做了八年义务讲解员 每周六 讲青铜烂铁 经验经历汇成一本书,上博印象。

【案例三】公民社区参与【案例四】经典黄浦游览

【案例五】中国人的名字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说说中国人的名字。如何起名字?(照片)

【案例六】洞察技巧。    有一个江苏卫视非诚勿扰 源自于性格色彩 分析人有几种性格 他的弟弟是黄浦区的教师,开设一门课《洞察技巧》

 

(二)参与教研的教师:兴趣与特长

固体诗词 扎染艺术 越剧艺术 创新设计 手语 云文化 茶文化 建筑文化 刻录文化 电脑文化

诗意江南  诗意生活 诗意家乡 教师给阳光,他就会灿烂。刘吉鹏古体诗词鉴赏

校本课程:诗意人生  三个模块:诗意江南 诗意生活 诗意家乡  开发五十多首

乐嘉的弟弟乐琦老师的《性格色彩》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开发课程

讲述:

特色课程与自己专业背景有关,有位老师搞乐器的,但对茶感兴趣。有位心理学老师也进行茶艺课。每节课上有茶超市,物质基础做后盾。建立自己茶文化的生活。学生自制调和茶,色味茶,献上一份爱心,和谐生活的切入口。劳技老师,做民间扎染。【图片:小兔子】扎染不在染而在于扎!学生从不会拿针。

 

二、教研与特色课程教研活动

讲述:

特色课程有在地文化,本区域有文化象征的,如豫园  ;本校里的特色,围棋,用围棋中的礼仪,思维方式,结合地理教学 开始《经纬文化》。

工作职能:

研究  指导 服务 管理

在研究中指导;在指导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

开展教师喜欢的教研活动;

开展学校欢迎的教研活动;

开展符合课程要求的教研活动。

教研员传递的是“数”和“道”。

 

 

(一)开展教师喜欢的教研活动:

1·倾听教师的心声  ——教师对教研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基本需求

    调查1:高初中老师需求调查方面:理论提高,教学水平的提高,资源共享,理念更新,开阔视界  解决实际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高初中教师最希望通过教研活动获得提高教学水平帮助。

    调查2:教师对研究性课程活动的内容需求调查方面::专题讲座  案例分析 听课评课 互动交流 其他。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最需要案例分析这种形式进行教研活动。

    调查3:认为在教研活动中自己充当什么角色对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最有效:调查方面:规划者 主讲者 引导者 促进者 参与者 观摩者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者

 

 

2·教研团队共同确定活动目标

    教研活动要成为教师展现“个人魅力”的舞台,成为学校特色可曾成长的一块黑土。

    金字塔形式:集体智慧  讨论原理  悬挂假设  教师间视为伙伴关系  对话、视听、反思、探询

 

 

3·开展的系列教研活动

1)满足教师对业务学习的需求   ——开展“与专家对话与交流”教研活动

与专家对话不一定要面对面。不是每个人会直接和专家对话的。直接对话 间接对话

 

【案例一】对课程建设相关理论的学习:阅读专家文章:

·校本课程建设内涵回归与价值实现

·校本课程卡法对教师的要求

·发达地区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管窥

——以上海基础教育为例

集中交流

·浅谈教师在课程领导与校本创新中的角色定位;

·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

·学习做拓展性课程教师;                   

·实践和学习相结合,开发校本课程。

分组讨论 小组发言人报告  形成学习报告

 

【案例二】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课题

分成5个小组——专家参与;讨论研究课题——专家点评报告;讨论结果。

校本课程三大特征:实践性 综合性 乡土性【图片】任何一个活动都留下痕迹

 

2)满足教师的体验需求   ——开展“任务分解主体参与”的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师的活动,只有激发教师活动的自主参与的热情,让教师能实质性参与之中,才会受到我们所期待的教研效果。

【案例一】《诗化电影与文学形象》教研主题“拓展型课程教学策略”

观课

·教师用了哪些教学策略?效果怎样?怎样看效果?

·说----评课。

·写----评课。

最后形成:适合学生教学策略教研报告。

 

 

伊朗电影《小鞋子》连接沈从文《边城》

两个小孩子拾小鞋子。

合理选材策略;分享感悟策略;进入角色策略;有效连接策略;诗化教学策略。

观影心语:哀而不伤,韵味悠长。不知不觉触动了我们的心弦,激荡起了我们对生命的尊重。

王世友:《诗化电影与文学形象》开场白

 电影世界精彩纷呈,文学形象震撼心灵,欢迎大家来到电影与文学形象课堂。在各种商业大片侵袭着我们的时代,作为电影观众,我们似乎越来越钟爱那些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矛盾复杂尖锐,氛围营造刺激心理,悬念设置挑战智商的作品。今天,我们观赏的这部电影,很遗憾,上述元素一个都没有。可是,我依然要把它推荐给大家。因为,我们换一种审美期待,另一种美的面纱将会被轻轻揭开。

王世友:《电影中的文学形象——长大成人》

    电影世界精彩纷呈,文学形象震撼心灵,欢迎大家来到“电影与文学形象”课堂。携带着五味杂陈,我们长大成人;聆听着神圣召唤,我们长大成人。今天,我们将和鲜活的电影与文学形象亲密“对话”,共同揭开他们的成长密码。

 

三傻大闹宝莱坞《诗化电影与文学形象》——诗化语言

 

3)满足教师要协同发展的需求   ——开展“自由组合,合作研究”的教研活动

班长    五朵金花组 西瓜组 白杨组 HTE

 

4)满足教师课题研究的需求      ——开展“课题实践与研究”的教研活动

2006-2011年度研究课题统计表(略)

 

5)满足教师追求成功的需求     ——开展“成果展示,超越自我”的教研活动

成立中心组,形成骨干团队。上海四年一次教学奥运会,功利化的收获。

问卷调查:

    初中老师参加探究型课程的区教研活动以来得到的最大收获是:

        30%教学水平提高  30%资源共享   20%理论提高  20%观念更新

    高中老师参加研究型课程区教研活动以来得到的最大收获:

        37%观念更新     27%资源共享     27%教学水平的提高

 

6)满足教师参观考察的需求    ——开展“跨学校、跨区域”的教研活动

团队外出学习:提出三个优点,一条建议。

 

 

(二)开展学校欢迎的教研活动

主题展示教研模式;

校本研修教研模式;

教学视导教研模式;

教学评比教研模式。

讲述:

    深入学校和校长面对面。定位:一个学期展示一所学校,发展一所学校。一个学期蹲点两所学校。获得赞助,向校长“化缘”。彰显课程特点 提高育人实效。热点是课程的开发点

土家烧饼能走多远?不是杜撰出来的。

 

展示交流模式的“登山”机制:图示

        课程实践---提供范例---呈现特色---总结方法---继往开来

        情景感染,行为互动,理念潜入,教师愉悦。

 

 

()开展符合课程要求的教研活动

讲述:

    脚踩西瓜皮,踩到哪里是哪里。课程开发国家课程 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学校拓展行课程方案科目设计教材及资源教学设计

科目设计

科目主题名称(作者单位姓名)

科目开发背景(学情分析,价值意义,环境条件)

科目目标(三维目标,跨学科综合,两纲教育)

科目内容【内容框架】(主题、单元、节、主线、内容、目标)

 

        【呈现形式】(版面设计形式,科目内容呈现形式)

教学实施(落实那些育人价值;适合学生的特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教学策略和教材选择。)

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

特色体现在哪里  预设本科目特色发展方向。网上有这本书:《校本课程及科目设计》

 

第三部分 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问题一】教研活动该聚焦那些内容?

对策:立足特色课程发展轨迹思考和解决问题。

特色课程建设的“六点聚焦”:理解点,关注点,创新点,绩效点,选择点,统一点。

上海70多个博物馆  杜郎口 三面就是墙

【问题二】教师队伍不均衡、不稳定?

教师在教研中的几种形态:被动,不动,主动,流动,机动。

对策:

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开展教师培训教师;加强教师实践学习,以特色课程促教研特色;

建设特色教研组,发挥骨干教师作用。

坚持“以教师为主体”, 建立全新教研活动模式。坚持“以课题为载体”, 组织教师体验研究过程。

坚持“以价值为导向”, 引领教师团队深度汇谈。坚持“以实践为基础”, 思考今后教研工作内容。

学习构建教研文化:境界,原理,演练。

学习修炼五角塔:超越自我,实践反思,教学观念,教研目标,团队合作。

 

自我超越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演练)个人目标,分析目前现状,掌握创造性张力;

第二层次:(原理)创造性张力和情绪性张力;

第三层次:(境界)建设科目,体认生命价值。

 

【问题三】自身缺乏科学文化底蕴。今天的追求是为了明天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