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佐军、田惠敏:初步搭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2022-12-27 09:46:44)
分类: 改革

《与改革同行》系列689

20221219日—20221225日)

关键词:数据要素;数字经济;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职业教育;家政;服务业开放;统计核算

引言

为规范数据资源开发与利用,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202212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方面系统性地构建了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并提出了20项重点措施。《意见》是国家出台首个把数据要素上升到社会生产要素顶层制度文件,具有深远的历史开创意义,将有力推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进一步激发数据活力,提升数字化转型质量,推动数字生态持续向好发展。本周,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发布。6城市获批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一、法规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20221219日)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家政进社区的指导意见》。到2023年底,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城市的社区家政网点服务能力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国家政服务网点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全国基本实现社区家政服务能力全覆盖,推动家政行业从业人员进一步增加,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20221219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在沈阳等6个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批复》。(20221219日)

                                                          

专栏:6城市获批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在沈阳市、南京市、杭州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试点期为自批复之日起3年。

批复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紧紧围绕本地区发展定位,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塑造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20155月,北京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20214月试点首次扩围,将天津、上海、海南、重庆4省市纳入。业内人士指出,持续扩大服务业开放、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有利于形成“1+N”的试点格局,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发布。(20221220日)

中国气象局与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沿黄河九省区联合印发《“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规划》。(20221220日)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将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等的支持范围;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本次新公布的“意见”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职普通融,提出要制定支持职业教育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激励政策的具体举措。这是继2021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之后,中央再次发布鼓励职业教育的意见。(20221221日)

二、重大事件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推动经济巩固回稳基础,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确定加强重点商品保供稳价措施,保障群众生活需求;部署持续做好稳就业保民生工作,兜牢民生底线。(20221220日)

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我国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20221220日)

央企重组再下一城,中钢集团划入中国宝武。(20221221日)

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举行,本届大会由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举办。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召开的全球性招商大会,广东、香港、澳门三方携手开门迎接全球客商。(20221221日)

国家统计局提出推进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等统计重点领域改革。(20221222日)

为提升企业挂牌上市审核效率,增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北交所和全国股转公司研究推出了挂牌上市直联审核监管机制。(20221222日)

三、精彩观点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20221223日至24日)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在出席界面财经年会发表主题演讲《中国房地产为什么不会硬着陆》。盛松成提出,1215日相关信息提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时隔近20年我们再次提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在房地产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流动性不畅,资产负债不是很平衡。所以要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就需要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方面同时来调控。要稳定房地产市场,稳定市场预期,稳定销售,稳定投资,稳定价格。这么一来,就能够引导市场预期,使市场信心回暖,我们的房地产业才能够平稳健康地发展。(20221220日)

《经济参考报》刊发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匡贤明《海南自由贸易港财税制度创新需要税费并改》的文章。文章提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推进制度集成创新,其中关键之一在于财税体制改革。一是进一步优化费制结构。二是创新非税收入征管模式。三是完善非税收入法律制度。(20221220日)

《人民日报》刊发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的文章。文章提出,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我们要遵循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体系化、长周期、持续性等规律和特点,着眼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加强前瞻性研判,立足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加强全局性谋划,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战略性布局,按照全国一盘棋的要求系统性推进,加快落实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的各项重点任务。一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为统领,持续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二是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牵引,加快构建高水平的创新组织体系。三是以统筹布局和开放共享为重点,优化完善科技创新的设施条件体系。四是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核心,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创新文化体系建设。(20221222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会”上表示,这一轮房地产的回落可能比想象的要深,持续的时间比想象的要长。房地产调整不是简单的周期调整,实际上是一个短、中、长期的多重调整叠加的产物,其中既有基础参数调整,也有企业盈利模式调整,也有政府战略定位调整,也有短期政策调整。(20221223日)

四、最新进展                       

据财政部,2022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518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7255亿元,同比增长6.2%。证券交易印花税2549亿元,同比增长3%。(20221220日)

据财政部,20221-11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0161亿元,同比下降21.5%。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854亿元,同比增长4.9%;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56307亿元,同比下降22.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1174亿元,同比下降24.4%。(20221220日)

据国家统计局,2022110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2%,增速较19月加快2.6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回升;10月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5.9%,实现快速增长。(20221222日)

据中国人民银行,据初步统计,2022年三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13.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20221222日)

据商务部,20221-11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878.6亿元,同比增长7.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91.6亿美元,同比增长6.5%。呈现特点包括,流向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等领域的投资均呈增长态势。(20221223日)

据商务部,202211-1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560.9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9%。其中,韩国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增长122.1%,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增速也在50%以上。(20221223日)

五、热点述评

【初步搭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数据是数字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成为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正在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当前,我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全球领先,数字消费市场规模全球第一,数字产业快速壮大。显著的数据规模和数据应用优势,是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坚实基础。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2021年数据要素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和贡献度分别为14.7%0.83个百分点,呈现持续上升状态。市场空间方面,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815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元,并且在“十四五”期间有望保持25%的复合增速。

2019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这是我国首次将数据列为新的生产要素。在全国人大的指导推动下,我国加快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相继颁布实施《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修改《反垄断法》,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2022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并明确提出“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202211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提出我国初步构建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近段时间,数据要素相关政策和制度密集发布。12月初,财政部起草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意在加强企业数据资源管理,规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强化相关会计信息披露;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建立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资源流通应用机制,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优化数据要素流通环境。”

为规范数据资源开发与利用,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202212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20条政策举措。《意见》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方面系统性地构建了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并提出了20项重点措施,凸显了问题与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兼顾理论与实践,为实现数字基础扎实、数字能力突出、数字应用创新的数字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意见》统筹兼顾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国内和国际,提出了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数据基础体制系统建设思路。

“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规范数据资源利用,激发数据要素潜能,成为当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意见》是国家出台首个把数据要素上升到社会生产要素顶层制度文件,具有深远的历史开创意义,将有力推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进一步激发数据活力,提升数字化转型质量,推动数字生态持续向好发展。可以说,我国数据要素的市场化进入到了具体落地阶段。数据要素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新土地”,将在未来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的过程中扮演最底层的驱动角色。

作者简介: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15年发展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本发展理论创立者,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同时兼任多个学术团体职务,被多个地方政府聘为顾问或首席专家。博士师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研究员,硕士师从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著有专著《人本发展理论》《与改革同行》《第三次大转型》《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等19部;主编《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中国绿色转型发展报告》《中国园区转型发展报告》等14部;合著《中国民生报告》等8部;参著《垄断行业改革攻坚》等31部;主持或参与过190余项国内外科研课题;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和《新华文摘》等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了1300多篇文章;呈递给党中央国务院领导130余篇调查研究报告,获得数十次批示;主要面向企业和政府进行过数百次报告和讲课,得到听众的普遍肯定和广泛欢迎。曾获得2次中央交办任务贡献奖特等奖、三等奖,6次获得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二等奖,1次获得农业部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田惠敏: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莫干山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现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博士、博士后先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和厉以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区域产业、开发性金融、国际战略、私募股权、民营经济等。主要著作:《私募股权投资与企业改制上市实务操作教程》《私募股权投资治理机制研究》《私募股权资本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评估实务全书》。文明之光·2021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经济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