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田惠敏: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
(2022-09-25 20:57:26)分类: 改革 |
《与改革同行》系列676
(2022年9月18日—2022年9月24日)
关键词:干部队伍制度;河湖生态;职业教育;乡村振兴;产业链供应链;电子电器行业
引言
2022年9月19日,中办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自2015年《规定》试行版出台以来,时隔7年中央再次对规定进行完善。这充分表明,我们党长期高度重视、着力用制度建设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这是一部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与时俱进的党内法规。本周,国办发布《关于深化电子电器行业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全国政协围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一、法规政策
中办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2022年9月19日)
生态环境部等17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年底,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干流水质保持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重要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质量明显提升。(2022年9月19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电子电器行业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2022年9月23日)
二、重大事件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在杭州举行。(2022年9月19日至21日)
万吨级煤基可降解材料项目投产,关键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5万吨/年煤基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打通全部生产流程,正式建成投产。(2022年9月19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情况汇报,要求狠抓政策落实,推动经济回稳向上,确定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举措,为企业和群众增便利,确定强化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和支持相关市场主体纾困的政策,支撑经济平稳运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2022年9月21日)
国防和军队改革研讨会在京召开。(2022年9月21日)
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协商议政。(2022年9月21日)
专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靠教育。其中,职业教育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数据显示,全国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全国1.23万所职业院校开设的1300余个专业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乡村振兴各个领域。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既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也是重大发展机遇。
事实上,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不断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在支持“三农”发展上持续强化涉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建设力度。然而面对覆盖面更广、要求更高的乡村振兴目标,职业教育应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创新“三农”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针对以上问题,2022年9月23日,全国政协围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委员们建议,要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督促地方各级政府真正把培养“三农”人才摆在重要工作议程,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出台能落地、可考核的支持政策,新一轮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示范县建设要向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及边远地区倾斜。要完善各类涉农职业院校布局,鼓励把高职办到县城。要优化涉农专业设置,面向市场设专业,增加农技推广、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电商物流、乡村旅游等适用专业招生规模,提高供需两端匹配度。要创新教学培训方式,注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灵活采取田间课堂、农闲进修等多种方式,把知识技能送到家门口、送到生产一线。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质量第一、专兼结合,吸引更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到涉农职业院校任教,鼓励把实践经验丰富的“土专家”充实到教师队伍中。要提高“三农”人才社会地位和相应待遇,增强荣誉感、获得感。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坚持立足国情,坚持改革创新,走中国特色涉农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培养造就更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各类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精彩观点
国家主席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致贺信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促进全球经济循环、助力世界经济增长、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作贡献。本次主题为“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务实推动构建富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2022年9月19日)
在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指出,未来,要持续提升终端用能清洁化水平,深入实施电能替代,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积极推动低碳交通、建筑光伏一体化等绿色用能模式发展,积极探索绿氢、甲醇、氨能等替代化石能源的新方式、新途径。通过能源消费体系的升级换代,带动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2022年9月17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安顺表示,当前,世纪疫情叠加地区冲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遭受冲击。应始终秉承开放原则,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重建激励机制,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坚持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完善国际经贸规则,积极促进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上更好的合作。(2022年9月20日)
四、最新进展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2020 年,我国实有耕地面积19.18亿亩,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的目标: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实现增长,煤炭、钨、钼、锡、金、稀土、磷、石墨等矿产品产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江河湖泊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4.02%。(2022年9月19日)
据财政部,2022年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04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7%,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8%。(2022年9月19日)
据商务部,2022年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折合1384.1亿美元,增长20.2%。(2022年9月19日)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22年8月份,我国外汇市场表现出较强的韧性,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为顺差。其中,银行结售汇顺差250亿美元,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顺差113亿美元,均高于今年以来的月均水平。(2022年9月19日)
据统计,10年来,我国新增15项世界遗产,6个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名册,6项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15 处地质公园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5个生物圈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目前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处。(2022年9月20日)
据国家统计局,按不变价计算,2013年至2021年,近十年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4%,分别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0.8和1.4个百分点。(2022年9月20日)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2022年9月20日)
五、热点述评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2022年9月19日,中办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这是自2015年《规定》试行版出台以来,时隔7年中央再次对规定进行完善。这充分表明,我们党长期高度重视、着力用制度建设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这是一部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与时俱进的党内法规。
事实上,关于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现象,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党中央在7年前出台规定,正是顺应了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发展所需,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应当说,这些年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卓有成效。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在干部任用上“能上不能下”,特别是“不能下”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干部队伍的管理。除了因为违法违纪被查办、被“一票否决”、“退居二线”等非下不可的硬性规定外,很少有领导干部因为“不适宜担任现职”被调整下来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对“不适宜担任现职”认识偏差,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具体认定和操作中不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因此,必须从制度上打破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传统,打破一些干部“只要不犯大错误就不会下”的思维定式,打消一些干部“做碌碌无为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功劳有苦劳”的想法,从制度上减少干部“不能下”的组织阻力。
《规定》的颁布实施,对于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导,硕士、博士期间先后师从张培刚教授、吴敬琏教授
田惠敏: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现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经济学博士,博士、博士后期间先后师从张培刚教授、厉以宁教授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经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