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史论》系列376|李佐军、田惠敏:修正选举法实现“同票同权”
(2019-04-14 23:05:41)2010年3月,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至此,我国实现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了“同票同权”。本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规划纲要》。这是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国家批准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又一战略性宏观规划。
一、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布。(2010年3月1日)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规划纲要》。(2010年3月19日)
-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2010年3月26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2010年3月24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续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着力解决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2010年3月31日)
-
《人民日报》刊发卢中原《抓住经济向好时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文章。文章提出,为继续扩大消费需求,应在坚持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同时,设计针对性和导向性更强的政策组合。一是结合小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支持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农民自建住房。二是可以考虑把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的一部分转化为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低收入群体困难补贴。三是研究调整奢侈品税收政策,兼顾好刺激消费与引导绿色消费的目标。(2010年3月15日)
-
《人民日报》刊发贾康《注重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结构优化调整》的文章。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需要实行“有保有压”的区别对待的政策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要求商业性金融系统直接承担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责任。商业性金融系统中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是在央行的总量调控信号和相关风险约束条件下,“锦上添花”式地去支持那些直接效益最明显而风险最有把握规避的项目和领域,这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机制的资源优化配置。商业性金融是以赚取利润、降低风险为业务导向的,只能间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至于融资事项上直接的区别对待、以优惠的利率和放贷条件给予“雪中送炭”式的支持(包括“绿色金融”等),则大多属于政策性金融的范畴。而政策性金融体系不论在成熟市场经济体的发展历史中还是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赶超进程中,都是被放在战略层面来考虑的。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完成这些艰巨复杂的任务,发展政策性金融至关重要。(2010年3月16日) -
《国际经济评论》刊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执笔人:周其仁)《还权赋能——成都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的调查研究》的报告。报告提出,成都统筹城乡的经济基础,是主动调整土地政策、改革征地制度,适当增加农民和农村分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收益的份额。成都的土地制度改革可以概括为:增加现存征地制度的弹性,探索在非征地模式下配置土地,以确权为基础,为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全面改革征地制度准备条件。(2010年3月27日)
-
200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31964亿元。(2010年3月2日)
-
2010年1至2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比上年同期加快16.9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014亿元,同比增长2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5052亿元,同比增长17.9﹪。(2010年3月11日)
-
2010年1至2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347.8亿元,同比增长121%。(2010年3月19日)
【修正选举法实现“同票同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1953年我国颁布首个选举法,按其规定,农村与城市每名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8:1。之后又经历了4:1的变化。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2010年3月,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新修改的选举法则第一次将农村与城市每名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规定为1:1。
由此,这部制定于1953年并于1979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在历经1982年、1986年、1995年和2004年的4次修改后,完成了第5次修改。至此,我国实现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了“同票同权”。这次修改选举法,符合民主发展的趋势,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措施。
六、作者论谈【改革规则要创新】过去改革强调大胆尝试,先行先试,但试点成果未上升到法制层面,不具有可持续性。在强调法治中国建设的今天,改革也要用法治的方式推进,改革试点的成果最后要依规变成全国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EB/OL],1946-01-01/2017-12-31.
[2]每月大事盘点[J].秘书工作,2010(2):32-33.
[3]卢中原.抓住经济向好时机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N].人民日报,2010-03-15.
[4]贾康.注重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结构优化调整[N].人民日报,2010-03-16.
[5]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执笔人:周其仁).还权赋能——成都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的调查研究[J].国际经济评论,2010(3):54-92.
[6]迟福林.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M].北京: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330.
[7]李晓西.绿色抉择:中国环保体制改革与绿色发展40年[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17:561.
[8]“城乡同票同权”折射民主政治进步[J].人大研究,2010(1):44-45.
[9]本刊编辑部.“同票同权”:宪政民主的一大进步[J].公民导刊,2010(1):1.
[10]“同票同权”迈出城乡平等第一步——法学专家解读选举法修改亮点[J].新华,2010(3):46-47.
[11]全国人大通过选举法修正案城乡选举“同票同权”[J].司法业务文选,2010(3):51+49.
[12]李佐军.第三次大转型——新一轮改革如何改变中国[M].
作者简介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导,先后师从张培刚教授、吴敬琏教授。
田惠敏: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先后师从张培刚教授、厉以宁教授。
精彩回顾:
李佐军:草根学者走向辉煌
《与改革同行》系列2李佐军、田惠敏:普惠性减税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与改革同行》系列1李佐军、田惠敏:建立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体系
李佐军、田惠敏:中国“入世”迈出重要一步
李佐军、田惠敏:1999年“审计风暴”
李佐军、田惠敏:我国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李佐军、田惠敏:启动国家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工程》
李佐军、田惠敏:国企三年脱困
李佐军、田惠敏: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系统进行重大改革
李佐军、田惠敏:“苏南模式”的体制困局与反思
李佐军、田惠敏:《华为基本法》通过最后一次审稿
李佐军、田惠敏:“诸城经验”与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战略性调整
李佐军、田惠敏:“两江试点”走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前台
李佐军、田惠敏:全面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李佐军、田惠敏:国营企业“破三铁”改革半途中止
李佐军、田惠敏:上海牌轿车宣告停产,引发“市场换技术”思考
李佐军、田惠敏:国务院办公厅史无前例地为一个镇“单独发文”
李佐军、田惠敏:1988年的价格改革“闯关”
李佐军、田惠敏:“863”计划诞生
李佐军、田惠敏:巴山轮会议——改革关键节点的重要国际会议
李佐军、田惠敏:莫干山会议——1984年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
李佐军、田惠敏:莫干山——我国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
李佐军、田惠敏:四川省广汉县率先在全国进行县级机构改革试点
李佐军、田惠敏:陈志雄承包鱼塘引发雇工之争
李佐军、田惠敏:章华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个体工商户
李佐军、田惠敏:陈春先创办我国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
声明:本文引用的资料、数据、事例,都来源于公开发表的报纸杂志、国内外书籍,以及网络、电视、广播等。文中所有的观点与思考均属于我们个人,并不代表任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