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通胀可适当减税 慎重对待能源价格改革
能源紧缺、通货膨胀正困扰着全球经济,中国也未能幸免:一方面物价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能源、农产品等价格与国际倒挂,使中国成为“价格洼地”。与此同时,物价上涨对老百姓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造成的生活负担也有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博士,请他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现在到了减税的时候
“物价将处于焦灼状态,在高位震荡,人们应做好迎接‘高成本时代’和中长期通货膨胀的准备”,李佐军认为,帮助中低收入家庭应对物价压力,首先要解决就业问题。很多中低收入家庭就业不充分,甚至部分家庭成员处于失业状态,他们对高物价的抵御能力就很弱。他认为,现在很多中低收入家庭最缺的是人力资本。因此要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使他们掌握较多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其次是减负,我觉得现在到了该减税的时候了。”李佐军说。他认为在通货膨胀时期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一是要打通增收渠道,二是要尽可能把进入他们口袋的收入留住,不让其流失。而最近十多年来,政府税收持续高速增长,增速大大超过GDP,也超过人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应该适当减少政府税收,并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实现“藏富于民”,鼓励企业和老百姓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近一段时间来,专家学者对减税的呼声颇高,其中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关注度最高的话题。对于有些专家“个税起征点应提高到5000元”的说法,李佐军表示这有些不切实际。他认为合适的调整幅度是40%~50%,并且减税不能一步到位,而应分步实施,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否则财政支出面临的压力就会太大。
能源价格改革最好的时机是前几年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高位震荡,一度逼近150美元/桶的高度,而近一个多月来逐渐下行,现在已回落到120美元/桶。有舆论认为,应该抓住当前时机解决国内外油价倒挂、在下半年进行成品油价格改革。对于这种观点,李佐军发表了不同意见:“出台能源价格改革最好的时机不是下半年,也不是现在,是在几年前通货膨胀压力比较轻的时候。”他认为,从紧政策下不适合放开价格,现在通货膨胀压力下如果进行价格改革,能源产品价格将进行大幅度上调,而这将进一步刺激物价上涨。
“现在的情况的确有些两难:提价,有可能导致进一步通货膨胀;不提,能源价格依旧不合理。”李佐军认为,能源价格改革最佳时机还需要等待,在通货膨胀压力较轻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择机进行。
对于当下油、电、煤等资源的紧张,李佐军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需求增加,供给跟不上。同时,我国能源价格长期处于低位、改革滞后也是重要原因,因为价格不能反应资源的稀缺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能源高消费和浪费,从而进一步加剧紧张状况。
作者:牟修锐 来源:国研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