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业低潮期下的自主品牌迈入转型年代

(2008-09-16 09:02:29)
标签:

杂谈

分类: 亦正

    数字总是可以生动的描绘市场的风云莫测,就像2008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今年前几个月平稳的增长很快变得乏力,进入下半年,各种不利因素接踵而至,汽车产销增幅急转直下,并在8月份达到了最低点。8月份,乘用车销售43.43万辆,同比和环比首次同时下降,降幅分别达到5.4%和6%。

    这是已经是连续第5个月下滑,也是自2005年以来,乘用车销售首次出现连续5个月下滑的情况。上半年全国前15家产销排名企业中,严格的来说,只有5家勉强完成半年任务。

    一时间关于中国2008年汽车产销1000万辆能否完成的探讨和报道声接踵而至,更多的人认为1000万辆的预期不会实现。

    这样的时期,自主品牌发展的探讨备受关注。“2008年将是自主品牌最困难的一年”,早在去年底,和乐观的业内外人士相比,有着政府出身背景的华晨汽车总裁祁玉民就如此预测。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前不久接受我采访时认为,“这是行业给了中国自主品牌一个看清自己的机会,1000万辆只是一个数字概念,自主品牌需要的是进入一个转型的新时期。”

    事实上,并不是祁玉民过于睿智,或许因为官员出身的他做起汽车来不是那么根正苗红,但也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官员的头脑让他提前给了企业有利的宣传。

    更多的自主品牌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市场和合资品牌的双重压力。市场低迷,让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把目光集中在了品牌成熟的合资车型上。而同样是市场原因,让曾经在中高端车型高歌猛进而忽略了低级别市场耕耘的合资企业开始价格和车型的下探。

    新的形势正在推搡着自主品牌走进调整的年代。吉利在过去两年受挫之后,2007年开始宣布调整;奇瑞从2008年初提出企业转型。华晨从去年就开始放缓增长率。目标都是加强品牌、品质升级,并举海外战略,以及加速资本市场融资。

    外界能够捕捉到的自然是自主品牌企业的产品——车型。吉利痛定思痛,用吉利自由舰、金刚和远景取代过去为其落下低端形象的豪情、美日和优力欧。奇瑞精心打造的品质之车A3为了达到品质要求,不断推迟上市。华晨则谨慎的控制新车投放数量,新车中华骏捷FRV打出了品质家轿的两厢车概念,希望借助中华骏捷曾经火爆一时的人气。

    今年更为明显的是自主品牌的人事变动,由华晨的大规模人事变阵开始,奇瑞、北汽的人事调整大潮也正在来袭,近期就会有更多的消息传出。

    只是和多数企业一样,低迷的股市,让包括奇瑞、华晨、北汽等上年年高调表示要在资本市场有大动作的企业门,在近期都口气噤若寒蝉。甚至有人士开玩笑似的声称,年底恐怕要看到一些企业闹笑话了,包括上市进程,也包括难以完成的产销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的时期,原来顺势推出的海外战略都被自主品牌看得很重。耕耘海外,不仅是自主品牌扩大产销规模,赢得成本战壕的开始,也是自主品牌排兵布阵,避开国内竞争激烈的市场。

    就像近期我们报纸探讨的自主品牌“冬泳”路径一样,自主品牌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寻找新的路径。

    这或许就是张小虞口中的转型。而从众多自主品牌的动作来看,从2008年开始,自主品牌将正式迈入转型年代。按照全球汽车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来看,几十家自主品牌将要在未来的时间里迎来大浪淘沙的日子,只是希望大批淘汰这一天来的晚些,给足自主品牌转型的机会。

    其实,不是在为自主品牌的“先见之明”叫好,而是在这样一个行业低潮期下,透视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现在中国市场的情形就像曾经的美国市场一样,当初百余家的汽车品牌,最终大浪淘沙只剩“三大”,只是面临的境况有所不同。更多的或许要学习日韩汽车企业,也许路径不同,但我们看到的是在每一次经济低潮期下,日韩汽车企业都顺势而上,走向全球。

    “我们不能为了数字而数字,现在开始自主品牌应该考虑大事了”,无论华晨转型是否成功,外行人祁玉民的话似乎颇具道理。还是那句行业说烂了的老话,是机遇也是挑战,哲学中的这句双关语,现在是汽车行业最真实的写照。(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