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掉入保险条款陷阱(二)
去年,平安在北京街头的户外广告声称,电话直销车险五折优惠。但一位有车朋友咨询之后却反映道,"这五折的标准'高'得让人难以接受。"
打了五折的保险保费还高?原来这个五折可是不易打。致电平安北京财险才知道享受五折待遇的客户及车型都是条件很好的“模特”,因为不单是对车型有所限制,对车的安全性能、排气量、行驶公里,甚至对客户的性别、驾龄也卡得很严。
不过,现在他们早已经改了。
有些消费者可能会说保险条款白纸黑字的写着,怎么会有陷阱?其实此陷阱非彼陷阱,保险公司的保险条款明明白白的写在保单上,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车主出险后遭到保险公司的拒赔?其实所谓的保险条款陷阱,有多数是由于消费者粗心,为认真了解保险条款,以致保险公司“有机可乘”。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保险公司在宣传保险的时候还会在宣传单上不明显的位置明确的写上“省内”或者“境内”,一位深谙保险理赔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其实是一个小圈套,这样一来投保的车辆在本市或本省以外出险就不能获得赔付。可能因为这个条款保户能够省下一些保费,但常开车的人知道,那辆车不曾开去外地或出差或旅游,而且开车去外地才是最容易出险的,而且这样的险往往要比在市区内的小刮小蹭严重得多,是最需要保险公司的地方。”
的确如此,记者从北京某大型保险公司了解到,在过年期间,该保险公司50%的车辆都是在京外出现,其中大事故(2万元以上)占到15%以上。所以这样的保险条款消费者还是要慎重考虑。
上期着重介绍了汽车在投保过程中容易遭遇的陷阱,在本文中将着重介绍保险条款中的陷阱,并教消费者几招迅速看懂保单(保险条款)。
六招教你迅速看懂保险条款
第一招,把握合同中的保险责任条款。这些条款主要描述保险的保障范围与内容,即保险公司在哪些情况下须理赔或如何给付保险金。这也是投保人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产品后核心利益所在。
第二招,把握除外责任条款。这些条款列举了保险公司不理赔的各种事故状况,消费者购买保险后要小心回避这些状况的出现,避免发生事故而不能理赔。
第三招,看合同中的名词注释。
此项内容是保险专用名称统一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主要是为了帮助投保人更清晰地理解保险合同条款的内容,防止出现理解上出现偏差。
第四招,看合同解除或更改情况的规定或列举。
一般而言,保险公司除合同条款中列明的情况外,不能解除或终止正在履行的合同,而投保人则可随时提出解除或终止。但有些保险条款赋予了保险公司单方面调整保障范围的权力,消费者应避免接受这种“不平等”条款。
第五招,核实保险合同上可填写的内容。
如合同中的投保人、被保人和受益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是否有误;有无保险公司的合同专用章及总经理签字;合同中的保险品种与保险金额、每期保费是否与你的要求相一致;投保单上是否是自己的亲笔签名。
第六招,针对个人问题向保险业务员询问担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