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年07月14日

(2024-07-14 08:45:28)
熊老师曾经讲过孔子学琴的故事。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非常重视学习的实践方法。他不仅提出了“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的最高学习境界,而且他还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验证这一方法和境界。

孔子曾经向当时著名的琴师师襄子学习弹古琴的技艺,从而掌握琴艺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使自己的学习方法得以在学习琴艺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实践和验证,成为一部极为完美的传统文化学习的方法。

乐师师襄子教授给孔子一个曲调进行练习,孔子记住了曲谱以后,一连反复弹奏练习了十天,专心致志地演习,并没有要求再添加新的曲子进行学习。

师襄子感到奇怪,就说:“这一曲调你已经完全掌握了,可以学习新曲了。

孔子却说:”我虽然已经熟习了这部乐曲,但是还并没有熟练地掌握弹奏这一曲的所有技法,还需要继续练习。“

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子又对孔子说:”我听你弹的曲子,你已熟练掌握了弹奏这一曲的所有技法,下一步可以学新曲子了。“

然而,孔子还是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蕴,我还需要继续在弹奏中深入地体悟出来。“

又过了些天,师襄子再次问他:”这个意蕴,看来你已经完全领会了,你的琴声里面,已经表达了曲谱的情感和意蕴。“

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将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体会出来,我还要继续练习。“师襄子觉得孔子讲得很有道理,也就不再催促了。

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子再次来到孔子跟前,却看到孔子正在专心致志地沉浸于抚琴之中,面色肃穆沉静,好像在沉思着什么;接着又好像心旷神怡,显出了幽远深邃的表情。而后抚琴一按,开口高兴地对师襄子说:”我感恪出了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的肤色黝黑,身材高大,有王者之相,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个统治四方侯的王者。这个人,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够如此呢!“

师襄子听了以后,赶快恭敬地离开座位,给孔子施礼,拜了两拜,说:”原来我老师教我这个曲子时,就说过了,此曲的名字正是叫《文王操》呀“。

这个历史中的故事,记录至此也就戛然而止了,其中的意蕴却留待世人评说。可惜我们却常常只是单纯地将它当作一个普通的故事,有点玄乎的故事。往往是一看而过,却并没有去深思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孔子学琴故事的最后最高阶段就是孔子倡导的”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学习方法。他追本溯源,感而遂通,慧识感悟出曲谱的作者是文王,这也就是”与古人居“最恰当的诠释与注解!与古人居也是与古人谋的前提和基础。不能实现与古人居,也就无法更深层次地实现”与古人谋“。

从这个孔子学琴的历史故事中,我们其实可以窥见传统文化中的绝学方法论,也可以发现我们现代人丢失了传统学习方法中的哪些精华,发现我们现代人学习方法与古代圣贤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差距。对于我们现代学子们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如何古为今用而更高成就地完成现在各学科的学业,都具有甚深的现实意义。

孔子学琴的故事,其实已经给我们建立了一个十分明晰的学习方法的流程图,那就是:迅速掌握——反复练习——提升技法——领会意蕴——感悟作者,实现心心相印,感而遂通,达到与古人居的境界。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学习方法中最为完整的学习方法之一;这,就是孔圣人所传授的宝贵治学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教与学的方法论,也是经典诵读的方法论。

”居“字含有处在、处于、居住之意。与古人居,也就是与所读书与诗的作者同时居于一境,共处同一场态之中。孔子用他学琴中”我感恪出了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的肤色黝黑,身材高大,有王者之相,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个统治四方侯的王者。这个人,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够如此呢!“的体会,对于”与古人居“作出了最完整的诠释。与古人居,就是学习者通过作者的作品,以作品为心灵的桥梁,通过作品进入作者心灵的世界,与作者心灵相应,感而遂通,捕捉到作者的全息信息,与作者同时居于、同时处于一样的特殊场性之中的全息感应。是对作者的作品最全面、最深刻、最直接的感恪,是一种深邃的格物致知境界。是”玄之有玄“第一重玄的进入和把握,是”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的真实体悟。

”谋“字含有面对面地进行计议、商议、咨询、解惑之义。与古人谋,就是与作者”晤面“式地直接交谈、讨教、释疑、解惑、请益之意。孔子虽然没有直接解析”与古人谋“的具体方法和内容,但是他将”与古人谋“放在”与古人居“之后。这说明只有达到与”古人居“的层次和境界之后,才能进入与”古人谋“的境界。我们都知道,一切有益于人类的真正学问与知识,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这些作品都镌刻着、携带着作者的思想精神、全息信息。后学者若想在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超越前辈,就必须在全面深刻掌握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在自己后天智识系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升华,通过直觉与灵感,启动先天慧识系统作用于后天智识系统而有所发现、发明与创造。科学创造力就蕴含在每个人灵感背后的先天慧识系统之中。与古人谋,就是运用直觉和灵感,通过慧识系统在心灵中与古人谋,直接交流,继承和发扬,发现和创造。与古人谋,是”玄之有玄“后一个玄字的境界和信息。在掌握了这两个玄,也就步入了”众妙之门“,步入世间绝学的境界之中。

孔子与古人居的系统型学习方法,五步求证法,广泛适用于各类学习实践。这种古典学习法流传至今,在我们的应试教育中,在绝大多数学科的学习方法之中,只是传承了第一步的”迅速掌握“、”反复练习“而已,其它三步则已经大都被我们遗忘。即使在音乐界,虽然前三步都还多少保留了一些,但能够达到第五步者,那可真是凤毛麟角了。即使达到了第五步的境界,由于长期不知灵感与直觉究竟为何物,不懂与古人居的真实内涵,常常自我疑惧而否定,也不敢深入研究和透露,怕被扣上宣传迷信的帽子而放弃感恪体悟。

老子的”众妙之门“,孔子的”与古人居,与古人谋“,以及我们传统经典诵读方法,都是人类智识通向慧识的桥梁,是常道通向大道的门户。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培贤育圣,要全面科学地掌握好老子和孔子的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和实践方法,将经典诵读科学地展开来,并且指导于实践之中。

传统学习方法,适用于各种学科,对于围棋古谱,也应如此体悟学习才是。

熊春锦老师所传的德慧智教育也必须全面推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4年07月10日
后一篇:2024年07月28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