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2022-05-19 07:34:28)
陈全林
数年前我读《聊斋》时就想,“蒲松龄的前生,应该是个僧人”。我后来认真读《聊斋》的序言,蒲翁自称前生是个僧人,妈妈生他时,梦见一个病僧来投胎了。或许,这是蒲公的一种自况之喻,但对于一个修炼的人,一定要拜读《聊斋》,我的师父曾劝我勤读《聊斋》,我没做到“勤”,但也极认真地将四百多文通读了一遍,并做了点评眉批。我发现师父让我读《聊斋》真是用心良苦,而且也是真传一句话。
首先《聊斋》中写的“善恶报应”的事很多,在这方面对我们的品德教育,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的。“劝善”也是《聊斋》的人文思想之本,尽管现代人不太相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可实际上,从修道而言,这些全是真实的,并不会因为你不相信而不存在。《道德经》讲的“其事好还”,《易经》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都有“因果报应”的内涵,因果之理,并不只是佛家讲。
《聊斋》中包含着很深的佛理,尤其在因果与轮回方面,当然,也包含着儒道之理,总之一句话,包含着人生的“道理”。
第二个方面:《聊斋》中写的很多鬼怪狐精的故事,从修炼的玄境来看,未必不存在,或者说,这些事很可能是真的,修道者的视野很广,能从阴阳两界看宇宙,鬼怪狐精的故事,许多修炼者自己也会遇到,而仙传中,有许多真人驱鬼驱狐的故事,像陈泥丸真人就如此。这在功夫中,被称为“玄境”,当然也可能是一些幻觉。据我的老师们讲,这些事理事存在的,这也就是宗教文化能从古延续至今,而且还会影响未来的原因,宗教不可能被消灭,也不可能被科学所代替,如果用道家的阴阳学说来讲的话,宗教文化为阴,科学文明为阳,一阴一阳之谓道,宗教中包含着许多不被人们普遍所能认识的真理,同样,科学中也包含着大道的玄机。
第三个方面:《聊斋》中写了许多仙道故事,修炼的故事,情节生动,很有启发性。《聊斋》中的许多仙道故事,其写法、内涵与历代的《神仙传》同风同妙,完全可以当做仙传来说,或许的确就是当时一些修道成真的人的真人真事,蒲公只是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敏感地记录了下来。这一部分对于修道者的启发也是很深的。
第四方面:《聊斋》中有许多做人、处世的哲理,修道者自可得其教化。比如某篇中有“鄙吝者必非大器”一语,我当时读得心惊,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鄙吝”之人。
第五个方面:《聊斋》的文学境界很高,可以增加修道者的文学修养,而且,有时可以通过《聊斋》中的一些故事而传道于人,不留痕迹,悟者自得,我写作时,喜欢讲《西游记》中的故事,就是向师父学的,师父很博学,讲道时,常会讲仙传、神话、小说、公案、日常事理,平常故事,并不是坐而论道。
蒲公本想当官且并未当成,人间少了一个清正之官,但多了一个伟大作家,这也是蒲公之胜缘,就像陶渊明弃官隐居一样,人间少了一个清正之小官吏,且多了一位气节高尚,性情闲雅的伟大诗人一样,这也是我们这些后辈的福分,怎样利用这些文化遗产,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