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4月13日晚,山东省东营市某中学初一女生李欣玥从自家五楼的窗户跳下,一朵生命之花就此凋零。欣玥自杀的理由是拒绝剪短发。无独有偶,2010年也有一位山东临沂的13岁女生因拒“短发令”而自杀。”这样的新闻报导不是第一次看到,人们的第一个念头是:“现在的孩子太经不起挫折了!”真的是这样吗?
为什么要用自杀这种决绝的方式抗拒权威?——因为知道反抗无用!学校接二连三发短信通知女生必须剪短发,简直可媲美清初的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欣玥选择了留发!固然,孩子从小被强迫的多了似乎已经习惯了——被迫学习不喜欢的兴趣爱好,被迫吃不喜欢的食物,被迫穿不喜欢的衣服,何尝有过自己的想法?但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的觉醒,明知反抗无用,还是想试一试的,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给孩子民主的空间太小时,孩子还有最后一招:我,已经这样顺从你们了,还要逼我;我现在自己都不要了,看你们怎么强迫我!
“剃发令”,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杀都是一瞬间的行为吗?——不,自杀是长时间抑郁心情的积累,只不过家长不知道,也无暇关心!家长每天的情绪高低忧愁喜乐都是被学校的短信所牵动,各门学科的作业将孩子绑在书桌前,考试的分数、排名是家长高兴与否的风向标,家长与孩子的聊天内容很窄:今天作业完成了吗?今天的黄冈做了吗?今天的考试顺利吗?你还能考得更好吗?——这些都是技术指标,短、平、快!无需家长步步推理、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剖白心情,聊天,对学生与家长是个奢侈的东西,人生的鸡汤原本需要时间小火慢炖,陶罐慢熬,而学生们是无福消受的,老师的短信写着:这个周末九科都有作业……讽刺意味的是,老师还加了一句:现在的确忙碌,要注意孩子的情绪——有空关注吗?所以,直到欣玥死后,她的父母才知道,孩子在7年级的时候,就写过一篇作文:《渴望得到尊重》,也许以前也知道写了这么一篇文章吧,那时肯定是觉得孩子小,不谙世事!
仅仅只是学校的错吗?——不,家长也是学校的组成部分,是孩子自杀的原因之一!有多少家长想过:我要为改变这种状况做些什么?很多人只是发发牢骚,然后说:社会就是这个样子,我有什么办法?我们要顺应这个社会,起码这样我们的投资不会血本无归,假如我做了异类的家长,孩子长大不能考个好学校,就不能找个好单位,更不能嫁个好老公,她的一辈子就完了,我输不起,算了,我们还是走平常路吧,这样省心不用害怕走错!然后与学校站在了一边,为了分数、为了排名奋斗!这让我想起宫崎骏的动画片《千与千寻》中的开始:父母因为贪念变成了猪,而千寻因为对未来与陌生的迟疑,存了一丝清明,坚持自我,在朋友的帮助下,拯救了父母!
从现在开始,我们能做些什么?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不再因为剪发这样的“小事”而放弃生命?说实话,很茫然,没有答案!那么,在没有正确答案之前,先让我们慢下来,别急着往前跑,错了的路,越跑越错啊!要孩子成才并不是越早越好,也不是越快越好,笑笑学习跆拳道的中心,那个不喜欢跆拳道的三岁男孩终于不用来了,我真心希望他的父母能够静下心来,认真聆听孩子真正喜欢的是什么。男孩最后一次到跆拳道中心,是他的父亲与祖母带来的,看来男孩的母亲想让家中的其他人也确认一次孩子究竟是否适合学习跆拳道。在此之前,我似乎看到了笑笑三岁之时到卡乐咪参加团队活动时的情景,两人一模一样,每次都要哭闹,每次都要威胁哄骗,或者自己离开让老师管教,或者让爸爸带来上课,方法用尽孩子依旧不喜欢。因此当男孩走到我们身边,当男孩的母亲也走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忍不住对孩子的母亲说:“也许,孩子太小,他还没有足够的信心来学习跆拳道!请给他长大的时间,那时,他会给你惊喜的!”
学校,是否也能放慢你们的脚步,给我们孩子多一点无聊的时间,空想的时间,慢慢长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