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男孩儿打架的事,想了很多。今天暂且贴一篇,写了很久了,是个自已都没想通的半成品。改天再自我修正。
有几回,笑笑幼儿园回家以后,告诉懒妈:“今天某某小朋友打我了。”我问笑笑:“那你怎么办啊?”笑笑说:“我去告诉老师!”懒妈冲口而出:“不对,你应该先还击,他打你,你也打他,要打还!”笑笑大声对懒妈说:“不对,不能还手,要去告诉老师。”懒妈醒悟过来:懒妈正在挑战老师的权威,这会让笑笑在老师与妈妈的教育之间摇摆,而疑惑不定。懒妈赶紧表扬笑笑:笑笑真乖,将老师说的话记住了。
其实这不是懒妈一时冲动所说的话。懒妈一直认为,尽管人类社会高度文明,高度科学,人的各种行为有道德与法律的双重约束。儿童的成长在某些方面却应该与大自然接近再接近一点,在他们的道德观还没有充分形成,他们的行为尚不能触及法律底线时,应与小动物一般,在游戏中学会捕食方法,在厮打中学会生存之道。想当年,“沉睡的东方狮”一直处于挨打状态,直到奋起反抗才翻身做了主人,这不关生活的富强贫穷科技的先进落后,靠的是一口气。我们大人要做的就是尽量旁观,当他们的行为过于偏激时,佐以矫正,毕竟只学不练的后果是纸上谈兵,而实战则能事半功倍,郭靖不也是贴肉博斗中成为大侠的?
而从另一方面说,如果一味忍让,一味告状,就会增长性格中的退缩因子,将自已交给父母、老师,性格怯懦软弱,没有主见,毫无担当,如圈养的狮子,没了血性,成了一只披着狮皮的猫,再扔到原野上,只能死路一条,再没了生存的能力。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说的是三只豹子的故事,豹哥哥在一次意外中死去,两只一向依附于豹哥哥的小豹子在等待了三天后,开始学着自已猎食,其中一只在饿到第六天时终于猎食成功,但因为自已的弱小,食物总被其它更大型的动物抢走,只能吃多少算多少。而另一只小豹子,因为一直没有学会单独猎食,再度依附于会猎食的豹子,在学会与那一只合作猎食后,才得到分享食物的机会。我们的人类世界当然没有动物的世界那般残酷,赤裸裸的优胜劣汰,却依然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吧。不妨弱小的加以鼓励,强势的加以约束,和谐社会不远矣!
说回笑笑,他性格温顺,从不主动挑衅,向来是个挨打的主,因此在家里的几个兄弟姐妹之间,我们一直是鼓励他们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但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反倒是越打越亲热。他们在打的过程也建立了某些规则,某些秩序。懒妈教的就是在以弱遇强时如何反击,面对弱小时如何爱护退让。但这实在与现行的教育理念相悖,该如何是好?
后续:其实是懒妈自已多虑了!或者说思虑不周全。看了众多家长们的回贴,懒妈做了修正。教育笑笑:还击,“打还”是还击,用嘴巴说出来也是还击!语言的功能要大于武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