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五版 |
《行知诗歌集》收录了陶先生平生创作的大量诗歌,有人据此称陶先生不仅是教育家,亦是文学家,或言“大众文学的推动者”。我每看到这样的评价,总觉有些亏欠了陶先生。陶行知先生终究还是一个教育家,他写这些诗,原本并不打算去做什么“文学家”,更多的,是运用“诗”这种形式,去达到教育人、启发人的作用。
老实讲,陶先生这些“诗”简直不像诗。如其《儿童四大自由》一首:“如果我是一个小孩:我不要恐怖;我不要肚饿,我要玩的高兴;我要有机会长进。”——这哪里是“诗”,分明像是一个七八岁的孩童在墙头上的涂鸦,但就是用了这种简便易诵的形式,用了几岁的幼童也能听懂的语言,陶先生向世人传播着他朴素而深刻的教育哲学。
这样的“诗”,非有一颗体察和挚爱幼小孩童的心,非有一种蹲下身来呵护孩童、与他们平等对话的姿态不能为之。
又如那首曾被传诵一时的“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生动的言语间寄寓着陶先生多少魂牵梦萦的教育理想!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叫做“爱满天下”。一个浓重的“爱”字,实实在在道出了教育者的精神魂魄。关于陶先生,我想用三句话可以约略概括:其一,陶先生是真心爱这世界的人;其二,陶先生是真心爱孩子的人;其三,陶先生代表了教育的真精神。
唯其深爱着这个世界,故能更加深切地关爱着这个世界的未来-
--儿童,而这种博大又深切的爱,就是教育的真精神。这个意思,若用陶先生本人的话来说,就是“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是他的教育理想,也是他的教育信念,他这样想、这样说,也终其一生不渝地笃行之,如其名字一样,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无论从“知”还是从“行”的角度来看,陶先生对教育的贡献都可称作是震古烁今。谈到陶先生,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他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他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他的平民教育观,他所倡行的“分组学习法”,等等,这些固然都是陶先生了不起的成就,但我想,如果仅仅从这些已经抽象化了的教育概念,或仅仅从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上去认识陶先生的“伟大”,淡忘了他的一颗深厚博大的爱心,那么,就会渐渐失落了陶先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教育真精神。
“人人呼我老夫子,生活不如老妈子。同样为人带小孩,吃不饱来饿不死。
人人呼我老夫子,生活不如老妈子。同样丢开亲生子,穿不暖来冻不死。”——《乡下先生》
读此诗,想到先生以留美硕士学成归国,以极大之热忱,极高之眼界,极包容之襟怀,极坚韧之个性,于风雨飘摇之际,矢志投身乡村教育,从最繁琐、最粗浅处入手,教人至真、至诚、至爱的人世间道理,数十寒暑枕于艰危,满腔热情金针度人,如此人格境界,近世以来,其唯先生一人乎?
大哉,陶夫子!(王涵)
《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13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