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随想

标签:
传承运河文化有奖征文沧州晚报文化记录文学 |
分类: 被快乐包围 |
http://img1.jike.com/get?name=T12KAuBXbj1RCvBVdK
http://img1.jike.com/get?name=T1bmb0BXCC1RCvBVdK
我的家乡在距沧城20余里外的乡下,记得小的时候,在城里上班的爸爸有时会用自行车载着我和弟弟到城里玩。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与农村完全不同的景象:宽阔平坦的马路,气派的楼房,记忆最深的是一条大河和一座横跨河面的大桥。这座庞然大物对我幼小的心灵产生过不小的威慑,我不是走着或是跑上去的,而是一点点蹭上桥的。站在桥上向下望,两腿战战,如临深渊。抬头望,一条大河犹如长龙伸向远方,然后顽皮的甩了一下尾巴,象是和我们捉迷藏,就再也看不到了。
这便是我最初与运河的会面。只是那时君识我,我却不识君。在家乡的城市上大学,和同学们多次或乘车或步行往返于运河的两岸,本已熟视无睹,一日忽有同学说,这就是京杭大运河。我惊诧万分,这难道就是闻名于世的京杭大运河吗?这就是小学历史课本中老师满怀豪情重点解读的京杭大运河吗?
一直以为家乡太小默默无闻其貌不扬,不敢想像家乡会拥有一条这么古老而伟大的河流。那一刻我发现自己对脚下这片土地的了解是那样的肤浅和单薄,不禁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心生惭愧,同时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也在心底升腾,那种对于家乡本能的热爱也因此加入了新的内涵。
人们赞美黄河长江,因为她们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但我想说,那是大自然的恩赐,是造物主的安排,而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有力的双肩托出来的,凝结着中华民族的鲜血和汗水,是人类伟大意志力的体现,是完全可以和长城媲美比肩的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从这个角度上说,大运河的美显得更加光彩夺目,更加令人惊心动魄,充满敬意。
悠悠运河,浩浩荡荡。甘甜的运河水不但带来了丰美的鱼虾,载来了丰富的物产,也载来了吴侬软语京华烟云,成就了小城靠水而兴的历史传奇。沧州作为运河重镇,承接着来自大运河的恩泽,成为运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曾经商贾云集,千帆竞发,桨声灯影,各地货品在这里集散,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大运河灌溉了土地,也滋润了人心,小枣、鸭梨香飘华夏,武风泱泱镖不喊沧,铁狮英魂气吞山河,大运河赋予沧州人宽阔包容的气度与胸襟。
悠悠运河,上演过多少悲欢离合、快意恩仇。运河的故事就像运河里的浪花,数也数不清,只有运河都一一记取,悉数收纳,悠悠远去。远去的还有帝王的霸气与威仪。隋炀帝因大运河而誉,也因大运河而毁,他的高大奢侈的龙船再也载不动他的那一颗极度虚妄扭曲的心,永远的沉入了运河。而运河依旧奔腾不息,造福千载华夏。
斯人已去,运河犹在。时光变迁,时代发展。新的时代赋予大运河新的使命。如今,陆路交通四通八达,日新月异,大运河的航运功能已经成为历史。胸襟开阔的沧州人把发展的目光从运河移向海洋,迈出了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的崭新而坚实的步伐。而我们的运河,并没有叹息,也没有放弃,随着引黄济津、南水北调、城市亲水平台等工程的逐步实施,大运河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继续给沧州人民带来福祉带来好运。
本文发沧州晚报运河申遗征文,2012年10月20日。感谢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