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县作协成立,沧县文学爱好者有了自己的家——和大斤石材陈同斌老兄
(2012-10-17 12:44:12)
标签:
沧县作协成立沧县作协文学记录文化 |
分类: 经历 |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沧县作协于2012年10月12日农历壬辰年八月廿七正式成立了。这一天,大街上阳光明媚,人流车流如潮,一切都象往常一样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但这一天对于沧县的文学爱好者们来说,却是一个值得纪念永远难忘的大喜的日子,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天,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有什么比找到家更让人幸福的呢?
第二天上午,按照约定,急急赴约。怀揣着几分忐忑和激动。因为与会人员都是在文学方面有相当的造诣的人士,很多人久仰大名,只是未见其人,这次能有幸得见,内心怎不激动。
来到开会地点,犹豫再三,因为没有看到熟人,不便贸然而入,便打电话给同斌兄,无人接听,只得硬头皮进去。刚进去,便见同斌兄迎上前来,热情与我握手,合影,介绍情况。他的热情一下子让我找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同斌兄与我共事三载,为人淳厚,风趣,随和,才思敏锐,工于楹联诗词,在圈内文名甚盛,乃良师益友也。
主席台上,领导们已经就座,他们早早的到达的会场,可见对这次会议的重视。其中有我认识的老领导田恩中,副县长娄锡文,县妇联主席刘爱华等人,他们是县作协成立的有功之人。
娄锡文主席当过副县长,在我参加工作的头几年就见过她,知道我们县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女副县长。没想到她曾经也是文学青年,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始终没有离开过文字,如今虽年近花甲,对文学的痴迷与热爱愈加炽热,是县作协成立的主要发起人和筹备人。人感动和敬佩的是,她在主管地方志的时候,在身体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几下新疆采访,挖掘搜集整理了为新中国和新疆建设兵团的建设与守卫立下赫赫奇功的我们沧县崔尔庄的老乡张仲瀚将军的感人事迹,编著出版了《无衔将军张仲翰》一书,让将军的丰功伟绩得以发扬光大,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
田恩中老师曾与我在同一单位共事,是我的一位领导。当时就以文字而著称,著书立说,颇有建树。著有《沧州古道》、《沧州厚土》等书,文字风趣幽默,充满了乡土气息,是沧县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这次,我们有缘再聚,我感到很幸运。
市文联的吴俊泉老师也来了,他是我市著作等身的老作家,著有历史小说《天官王翱》等多部,在沧州晚报连载,反响强烈。由他发起的市夕阳红读书会经常组织开展活动,把一批爱好文学的老干部组织在一起,读书,写作,成为沧州文化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斤石村的总经理穆远方先生来了,他身在商海,心系文学园地,是一个非常热情儒雅有远见卓识的朋友,我相信,有了他们的鼎力相助,沧县作协的工作一定会蒸蒸日上。
还在这次作协成立大会第一次有幸得见,像徐国忠,戴丽华,沈培岗、敬桂东、刘勋丰等等,都是《沧州晚报》《沧州日报》上的常客,虽然时间仓促,交流的时间不多,但心里已将他们视为老师朋友和知己了。
还有几位农民朋友,他们常年在土地上劳作,同时也在文学的花园里耕耘,在广阔的田野里及取诗意和华章,文学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无比的充盈和美好,他们对文学的那份执着和爱令人肃然起敬。
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广电局、市纪晓岚研究会、县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等部门的领导也来了,并送来了诚挚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