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麦
(2012-06-22 13:33: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经历 |
麦子成熟了。
一颗颗麦穗在干热的风中渐渐失掉了生命的水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整个的身体交给锋利的镰刀,交给了似火的骄阳,也交给农民那咸咸的汗水。我常想,小麦以生命滋养我们的生命,溶入了我们的血脉,人与小麦自从相识,再也没有也无法分开了。所以麦子是我们的亲人,是农民的孩子,更是我们的父母。
永远忘不了小时候麦熟收麦的情景,干热的风,似火的阳光,不可遏制的汗水,这是麦收显著的标签。麦收是最难熬的季节,也是最快乐的时光。那时我们对小麦真是又爱又恨哪,怀着这种复杂的情绪与小麦在地里场上进行白热化旷日持久的鏖战,我们与小麦好象是结下了梁子的仇敌,又象是不打不成交的哥们,时而咬牙切齿,时而甜蜜无间,甚或是一对欢喜冤家。
割麦是收麦的重头戏。也是最考验体力和耐力的。每天天不亮大人就早早起床,磨刀霍霍,象是一声声的号角,提醒着全家人,一场苦战即将拉开大幕,每个人都是全副武装的战士,没有理由退缩,锋利的镰刀是我们的武器,闪耀着动人的光芒,先不吃早饭,趁太阳还没有发挥它的威力,赶到自家麦地里割上一阵子,把所有的麦子都印上我们的指纹,滴上咸涩的汗水。为了保证收麦进度,必须全家总动员,合理分配时间,分配劳力。有割麦的,有捆麦的,或者是又割又捆的,平时贪吃贪玩的小孩子们也不能当看客,每人拿上一把小镰刀加入割麦大军,这叫“放屁添风”,到中午回家时还得装满一大车捆好的麦个子,拉到事先打轧的光滑平整的麦场上。
小麦上了场,阵地也由麦田转到了场上。首先得用铡刀将小麦捆子拦腰斩断,麦根一边可以充当做饭的燃料,麦穗一边要均匀地摊到场上在太阳底下曝晒,这叫晒场。中间还要翻上几个个,让麦子干透,这叫翻场。翻场过后,小麦干透,就得轧场了。最早的时候用自家的牲口拉着碌碡,人站在中间牵着长长的绳子,一圈圈的轧,十分费时。后来就用拖拉机拉着长长的“镇压器”,就省力省时多了。将麦杆轧成了洁白的麦秸,才算是达到了要求。下面便是起场。同割麦一样,全家老小齐上阵,用三齿或四齿叉将上面的麦秸挑起来堆到场面去。剩下麦粒和麦糠和混合物,堆到场的中央,准备扬场,就是借助风力将麦粒与麦糠分离开来。扬场是技术性很高的活,“会扬的一条线,不会扬的一大片”,“一条线”可以比较轻松的将混杂在麦粒中的杂物扫出去,而“一大片”则是费力不讨好。
将打轧好的麦粒装袋入囤,各家也互相询问着彼此的收成,比比谁家打的更多些,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
现在家家都用上了联合收割机,不再为了收麦起早贪黑,风吹日晒,汗水横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