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白马江湖 |
本文由特邀作者都头郓哥原创提供,作者著有文学作品《扫水浒传》
说起梁山的水中豪杰,就不得不说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阮氏三兄弟个个身怀绝技,顶天立地。智取生辰纲、大败何涛,以及后来对抗官军及征讨其他大寇时,三兄弟带领水军一次又一次地建立了奇功伟业,阮氏三雄的名号遂响震江湖,甚至后世仍流传着关于阮小七“打渔杀家”的故事,足见读者对他们的喜爱。那么这样的英雄,名字真的只是简单的“小二、小五、小七”么?这是他们的本名抑或排名如此?我们不妨翻翻相关史料,寻找关于阮氏三雄名字的秘密。
一、《大宋宣和遗事》中的阮氏三雄
在《水浒传》早期原始资料的话本小说《大宋宣和遗事》(黄丕烈藏本,以下简称《宣和遗事》)中,阮氏三雄就已经登场亮相。在原始的水浒故事中,阮氏三雄确实是跟随晁盖等截取了生辰纲:【张大年问:“那八个大汉,您认得姓名么?”花约道:“为头的是郓城县石碣村住,姓晁名盖,人号唤他做“铁天王”;带领得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燕青等。”】
之后天书排名时,文中又写道:【宋江读了,口中不说,心下思量:“这四句分明是说了我里姓名。”又把开天书一卷,仔细看觑,见有三十六将的姓名。那三十六人道个甚底?智多星吴加亮,……活阎罗阮小七,立地太岁阮小五,短命二郎阮进……】
可以看出,在《宣和遗事》中,阮小二本名阮进,绰号短命二郎;阮小五本名阮通,绰号立地太岁;而阮小七本名没有记载,只有绰号活阎罗。
二、《癸辛杂识》中的阮氏三雄
南宋周密在《癸辛杂识》中曾收录了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其中详细记述了宋江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活阎罗阮小七:“地下阎罗,追魂摄魄。今其活矣,名喝太伯。”短命二郎阮小二:“灌口少年,短命何异。曷不监之?清源庙食。”立地太岁阮小五:“东家之西,即西家东。汝虽特立,何有吾宫?”】
可见,《宋江三十六人赞》与《水浒传》中关于阮氏三雄的绰号有一些差异,《宋江三十六人赞》中阮小二绰号短命二郎,阮小五绰号立地太岁。按理,阮小二之名与短命二郎正好相符,比较合理。而到了《水浒传》中,却将阮小二与阮小五的绰号进行了对调,不知是《水浒传》的编写者的疏忽,还是有意为之。如果是有意为之,那么阮小五绰号换成短命二郎又不知作何解?
三、元明杂剧中的阮氏三雄
元明杂剧中的“水浒戏”,其中不少素材为《水浒传》所吸收,而杂剧中自然少不了阮氏三雄的身影,如阮氏三雄集体在《豹子和尚自还俗》(以下简称《豹子和尚》)中登场,阮小五在《梁山五虎大劫牢》、《大妇小妻还牢末》(以下简称《还牢末》)中登场,其中涉及到阮氏三雄绰号的主要有两剧:
《豹子和尚》中写道:【“俺弟兄三十六人的名姓,我试从头数一遍咱:‘(外念)第一名,智多星吴加亮;……第十名,活阎罗阮小七;第十一名,霹雳火秦明;第十二名,立太岁阮小五;第十三名,莽二郎阮进;……’”】
《还牢末》中写道:【“(外扮阮小五冲上)(诗云):涧水潺潺绕寨门,野花斜插渗青巾。带糟浑酒轮盆饮,叶子黄金整秤分。某乃宋江手下头领,绰号活阎罗阮小五的便是。奉宋江哥哥将令,着我持两纸书招安史进、刘唐。……”】
从元明杂剧中可以看出,阮小七绰号活阎罗在各种资料中是统一的,而《还牢末》中将这一绰号安置给阮小五,显然是编写者的失误。而阮小二的本名为阮进,《豹子和尚》与《宣和遗事》相同。至于阮小五的绰号立太岁显然是立地太岁的缩写,或为漏刻所致,在内容上无伤大体。
综合《宣和遗事》、《癸辛杂识》、元明杂剧、《水浒传》的记载,我们将阮氏三雄的姓名、绰号列表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综上可知,阮小二、阮小五的本名分别为阮进、阮通,而阮小七却没有本名的相关记载,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而后世京剧《打渔杀家》中阮小七化名萧恩,又演绎出一段英雄传奇,或许可以看做是对阮小七一点小小的补偿吧。
系统深度解读名著西游、三国、水浒,敬请关注原创公众号“白马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