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白马江湖 |
文:白马晋一
【一】
《西游记》原著第五回有这样一个情节,孙悟空因天庭蟠桃会并未相请,心中忿忿不平,遂趁着众仙未至,私自跑到会场,“拿了些百味八珍,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痛饮一番。”
着实是闹腾了一回。但又不知为何,跌跌撞撞,来到了兜率宫。这里可是太上老君的住所。恰当时老君正邀“西方访问学者”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皆有陪同。故宫中无人。悟空酒为消醒,眼前一片迷糊,却见八卦炉边放着五个葫芦,拿过摇摇,贴着耳听,咚咚作响。悟空大致已知内情,大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炼些金丹济人,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
但他却说话不算数,自我暗示里只是“吃他几丸尝新”,结果呢,“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葫芦里金丹吃得殆尽。
【二】
为何说这金丹是仙家至宝?
原来,这丹俗名叫做“九转金丹”,是老君伺候玉帝做丹元大会用的。若凡间垂危之人食用,可有起死回生功效,譬如乌鸡国国王,因灵山一派陷害,无故落水失魂三年,但用金丹配水从嘴入,须臾功夫,便有了阳气。而康体强健之人食用,大可延年益寿,若在配之内丹心法,功成时,即可飞天登仙。诸如猪八戒,就是典型一类。
可见此丹的重要。
辛辛苦苦炼来的丹药,被悟空一下子就给糟蹋了。
你说,老君生不生气?肯定生气啦,老脸气得通红。
不用说,悟空把自己的人生给彻底堵住了。
这不,一向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姿态示人的老君,却主动加入到了捕猴战团,趁着天兵围剿花果山之际,抛下了大法宝金刚琢,直打中悟空脑门。缉拿人等便是一通五花大绑,押解上了天庭。
悟空原可以高企的人生,从此发生颠覆性的逆转。
他的下场,一定将被作为典型,以儆效尤。
【三】
如果当时再给孙悟空一次机会,他还会不会选择偷御酒、盗金丹?
估计不会!
这在原著就有交待,“(孙悟空)一时间丹满酒醒,又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
可见,他对自己所为,是懊恼万分。恨不得那葫芦里的,不是金丹,而是后悔药。可惜,木已成舟,为时已晚。
那么,悟空捣蛋的初心,也只是喝一两口御酒、吃几丸金丹尝新,但后来为何却一发不可收拾,不仅乱了蟠桃盛宴,还将老君苦心锻炼的金丹,一并吃得干净?
很显然,一个人越界之后,尝到了一次甜头,往往会产生再来一次的冲动。当然,负罪感此时也会伴随着出现。但在持续输出的甜头面前,这原生的负罪感,很快就会被随之而来的更大的兴奋感冲刷殆尽。
正如这悟空。喝了一杯,就想再喝一杯,直至酩酊大醉,吃了一粒,就想再吃一粒,直至把葫芦翻个底朝天。
【四】
在封建时代的官场里,下水大染缸的,往往都是尝到了甜头。
《幽闲鼓吹》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讲得是某官员断案,知一大狱颇有冤屈,叹息扼腕,于是下令手下,当复审此案。
接下来的故事很有意思。
“明旦视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公大怒,更促之。明日,复见一帖子来曰:钱五万贯。公益怒,令两日须毕。明旦,案上复见帖子曰:钱十万贯。公遂止不问”。
显然,这位官员办案受到了不明势力的阻挠。但这阻挠,似乎有点甜蜜。来人不断加价,三万贯、五万贯,官员初心仍然决绝。但开价至十万贯时,官员妥协了。但起初还有负罪感,也自我安慰道,“吾恐及祸,不得不受也。”其实,也就是替自己找个借口,给自己送礼的人,一定也给别人送。我不收授,必然就会得罪上面的人。因此就“不得不受”了。
但是,这位官员收了一次礼,尝到了甜头。你说,下次还会不会收受彩礼?肯定会。而且胃口会一次比一次大。乃至万劫不复,人头落地!
试问,在利益唾手可得的时候,你能管好自己的欲望吗?若心动不轨之念,不妨想想上述案例吧,兴许,就会惊出一身冷汗。
系统深度解读名著西游、三国、水浒,敬请关注原创公众号“白马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