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白马江湖 |
文:白马晋一
【一】
《西游记》原著七十六回,有这样一幕。
当时取经团途径狮驼国,却中了妖王大鹏精请君入瓮的奸计,除了悟空逃脱,其余诸人“集体沦陷”,悲催地成为了蒸笼里的待食鱼肉。
营救的重任,自然再一次习惯性落在悟空肩上。猴王变作飞虫,潜入敌营,却见八戒赤条条地四肢绑着,直挺挺地躺在蒸笼上。悟空终究玩性不改,决心拿二师弟取乐一番。
且看原著描写。
“我前日曾闻得沙僧说,他攒了些私房,不知可有否,等我且吓他一吓”。于是乎,悟空乔装成阎王的使者,在八戒耳旁放出讯息,此番出差前来索魂。八戒大惊,忙问可否通融。悟空笑道,你可有盘缠,把些儿我去。
八戒起初还不太愿意,但猛然想到一个道理,人生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命没了,钱还没花掉。
这下,想开了。
八戒回应道。
【二】
西天取经故事发生在唐贞观年间。
那么,猪八戒私藏的五钱银子,按当时计量大约又有多少购买力呢?
有好事人曾做过一个统计。贞观年间,国资充备。一斗米大约市值五文钱(古代普遍以米值作为主要的物价参考指标),而一两银子,约折一千文铜钱,相当于可买两百斗米。又一两等于十钱。八戒五钱银子大概可换一百斗米。一斗按唐朝计量,大概六公斤算,一百斗,即六百公斤。也就是说,八戒的私房钱,可购买六百公斤大米。成年男性一天食量约半公斤,按此换量,大约可满足三年温饱的需求。
但猪八戒食量却甚大。高老庄高老头曾言,“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这五钱银两,其实只够他两三月口粮。
在农耕技术并不太发达的七世纪,八戒食量竟是常人十倍,难怪老岳父一直看他不爽。
【三】
问题来了。猪八戒藏私房钱,仅为满足日常温饱吗?当然不是!
取经人一路化缘,也常有好心人斋僧。食宿一向靠刷脸,也就是免费的。这项开销,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那八戒藏钱,又是意欲何为呢?
原著其实早有伏笔。
取经一路八戒曾屡次提出散伙。散伙干嘛?可以重归高老庄爱巢!但空着手回去,那多丢人啊。至少,得体面点。
而这些伏笔,也得到了猪八戒的证实。面对悟空打趣的“讹诈”,八戒终究难捱不足忿忿情绪,“嘴脸!这是什么私房!都是牙齿上刮下来的,我不舍得买了嘴吃 ,留了买匹布儿做件衣服”。
可见,这些钱是八戒为了回高老庄时,给自己挣得一套体面的衣服。
【四】
这五钱银子,又能换回怎样一身行头呢?
如果依照现代算法,其实就很直观了。五钱银子等于六百公斤大米,一公斤大米约合人民币六元。猪八戒私房钱共计三千六百元。
这个数额,如果要在帝都长安买房,估计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置够衣服,却可以买一套相当不错的非品牌男士商务套装,外加配套皮包、皮带等。顺便,还可以给老丈人带上一些伴手礼。
当然,在《西游记》价值体系下换算,其实也有一个实例。
原著八十九回,豹头山有两只小妖,曾拿着寨主黄狮精给的银两进城买办,购置些猪羊酒水,以备“钉耙宴”(黄狮精盗取了取经人兵器,开的庆功会)。这两只小妖一路欢歌,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如今到了乾方集上,先吃几壶酒儿,把东西开个花帐儿,落他二三两银子,买件绵衣过寒”。
保守按二两算,两妖均分,一妖一两,可以干嘛?吃一顿豪华大餐,并添置一套上等皮草冬装,或仍有盈余。
由此类推,八戒购置新衣返乡,这五钱(半两)私房钱应是够用的。
【五】
自古以来,男人天生的定位,就是泥做的。他们可以在外面承受再多的苦和累,也从来不对家人吭一声。
诚如八戒这般,被人取笑、欺辱、吊打,甚至被剥得一丝不挂,放在蒸笼上烤。
这一路泥泞中摸爬滚打,咬咬牙,就过去了。
无论在外边混得好,抑或不好,一旦还乡,就一定得体面地还乡。尤其,在自己的女人面前。
这个时候,我们就能理解八戒在取经每每遇到困阻之际,就囔囔着分行李散伙了。他无非想用行李典当一些银两,折回一身漂亮的行装,并提来红红绿绿的手礼。
乡亲们一看,拍拍高老爷子的肩膀道,瞧,你那夯女婿,可真是有心啊。
每每梦到此景,八戒总会笑出声来。翻一个身,搂着一旁的大师兄。口水,流过悟空的猴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