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马晋一
白马晋一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518,240
  • 关注人气:26,4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脱西游的秀(二一):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为何不背唐僧取经?

(2017-07-27 08:03:25)
标签:

杂谈

分类: 白马江湖

文:白马晋一

【一】

很多人或有这样一个疑问,孙悟空的一个筋斗云,即翻出了十万八千里之遥。那么,取经路上,他何不背着和尚老师父踩云西去,往来只在须臾,何必风餐露宿十四年?

瞧瞧,这不是瞎折腾嘛?

当然不是!

 

【二】

其实早在原著二十二回,取经图遇阻流沙河章节里,八戒和悟空的一段对话,即可窥出大概端倪。

当时沙僧尚未归附,潜伏于八百里河中搞事。

悟空对八戒道:“你不会驾云?你把师父驮过去不是?”

八戒嘟了嘟嘴,回口道:“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称得起?须是你的筋斗方可。”

看出来了吧。唐僧这人啦,是骨肉凡胎,密度大(相较于云),一旦驾云,是端不住的。

八戒此言,倒也并非胡说,大概是符合道派贯来的逻辑。

道派有辟谷之说,即修行中有一项,不食五谷(大概相当现代所述的日常主食)。修行此项者,道行浅者,可养生,道行深者,可成仙。这在《逍遥游》里就有言:“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唐僧打小虽吃斋念佛,荤物是不食,五谷素食却不大讲究,自然不曾吸风饮露,更遑谈腾云驾雾了。
也正因为唐长老非仙体,才有了原著九十八回凌云渡一幕,凡身终随波逐流而去。

 

【三】

八戒的道理,其实只说了一半。

而下半句,悟空倒是接了。

悟空的话,又可以分成两段。

前半段是这样的,“我的筋斗,好道也是驾云,只是去的有远近些儿。你是驮不动,我却如何驮得动?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象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带得空中而去。象那样法儿,老孙也会使会弄。还有那隐身法、缩地法,老孙件件皆知”。

显然,悟空有逞能之嫌。面对猪八戒的智激,“须是你的筋斗方可”,大师兄表态了。其实嘛,师弟你说的困难也是有,但不碍事,脑子要灵活,腾云不太行得通,但可以用摄风法、缩地法嘛(大概就是妖精所行的那套,这也解释了取经路上,妖精为何均能轻易地把唐僧掳走)。虽然有点歪门邪道的味道,但必要时,用也未尝不可,背师父过条河,那可是轻轻松的。

但后半段,悟空话锋却一转,正色道。

“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彀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qlIJ3wmEMNB5iaTZicqQZ4LAVDvbI5bX21v5icKtBm2Q6aibuBCSQwmDONqYHNTP6JrTBjrMkdEIcC7XbT3Ga3nm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四】

悟空是个明白人,他很清楚取经的核心人物是谁,以及他在取经过程中所履行的身份职责。即是护送唐僧西去。他也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唐僧,如来断然不会轻易将经书给他们。当然,也正是如此,悟空一路相伴,虽多被唐僧误会、责骂甚至驱打,但也从未做出僭越礼法的事。

聪明的悟空,不仅道出了核心人物,更西天取经的核心问题,“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正所谓,所有的收获,都有要有付出的,天上哪有白白掉下的馅饼。

正因如此,原著十二回,安天大会上,观音奉如来佛旨,显圣主会场,太宗李世民携文武百官,失了朝礼,倾身便拜。观音丢下一份邀请函,“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程途十万八千里,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

观音既然到了帝都长安,为何不送上三藏真经作为见面礼?

很简单,因为如来没给。

如来为何不给?

显然,他要唐太宗使人不辞千辛万苦去取。

 

【五】


这世间的道理,总是相通的。得不到的东西,往往是最好的。经历千辛万苦得到的,往往如获至宝。而轻而易举得到的,往往则会弃之草笈。

三国大智者诸葛亮就深谙此道。同刘备近在咫尺,却要三顾而不见,即是一种自我价值的抬拔。

同样,西方如来想要的,正是通过渠道管控等形式,抬高灵山真经的价值。他是一位心理学大师。他懂得欲擒故纵。也正是如此,唐太宗自辞行了唐僧,两三年后,“即差工部官在西安关外起建了望经楼接经,太宗年年亲至其地。”

显然,太宗每多等一年,经书在他心中的分量就愈重一分。

因此,唐僧一路的苦难,需是受的。一步登上西天,断然是不行。


之于唐僧,佛祖要其知晓,正果得来的不易。之于太宗,如来亦要其知晓,经书得来的不易。

孙悟空是聪明人,这些道理,他当然都懂!至于日行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姑且先晾在一边吧。也对,先把如来伺候高兴了,自己的正果,恐怕也有!



独特视角趣味解读西游、三国、水浒等名著题材,​可搜索微信公众号“白马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