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中国电信在本月21日公布了4月份的运营数据,三大电信运营商的4月份运营数据全部出炉,整体状况是不约而同的较上个月出现了下滑,特别是在新增移动电话用户数的数据方面,三大电信运营商的4月份新增用户数,都有不同程度的环比下降,可谓集体遭遇了天花板下的滑铁卢。
根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5月23日公布的数据,截止4月份,全国电话用户总数突破131381.0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103005.2万户,3G用户达到15897.1万户。这预示着移动电话增量市场已经接近天花板,也势必影响到三大电信运营商下一步的发展。通过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运行状况,可以看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2010年以来的显著变化(图1)。与上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净增移动电话用户呈现下降趋势且略有减少,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净增移动电话用户进一步上升。而从最近两年收入结构来看,移动电话业务更处于增量不增收的不均衡状态,移动通信占主营收入与去年相比,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只增长了接近2个百分点(图2,图3)。
其实三大电信运营商4月份移动电话新增用户数共同出现下降势头,不是简单的用户群体消费选择发生变化,也不是电信运营商的促销力度锐减,更不是移动电话业务夕阳西下,而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市场现象,新增用户的潜在群体已经接近天花板。按照人口规模,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达到了饱和的红线,平均普及率为75%。而参照国外的普及率,大陆的普及率虽然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碍于国情及消费群体的特殊规模,如高龄老人与儿童及偏远贫穷地区的合计人数,东部沿海地区100%的普及率,国内平均85%左右为增长的极限。而增量市场的饱和,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三大电信运营商新增用户群体的指向发生变化,也势必影响到三大电信运营商各项营销策略的改变,使本来已经白热化的竞争,更上升到从增量市场争夺用户到从对方存量用户群体里挖用户的现实。
在三大电信运营商的KPI考核指标中,新增用户一直是重中之重,紧随其后的是收入计划数,这两个关键指标也在左右着电信运营商的市场行为。从以往的市场竞争情况看,中国移动在继续扩大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用户规模,在增量市场中大刀阔斧的攫取着新增用户的绝对比例,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也不甘示弱,想方设法从增量市场中扩大自己的新增用户市场占比,同时从中国移动庞大的存量用户群体中挖掘新增用户资源,但增量市场资源的耗尽,意味着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方式要发生重大的转变。觊觎中国移动的存量用户规模,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势必将之视为新增用户群体的主要仰仗,而中国移动也势必将维系网上用户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更应该看到的前提是,语音收入和短信收入,作为电信运营商曾经的移动电话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呈现了疲软和下降的势头,而新业务所带来的数据收入暂时还没有形成规模,这也造成了电信运营商增量不增收的痛苦和徘徊。在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一些基层公司,都出现了新增用户有限,业务收入低速增长的尴尬局面。而碍于KPI的考核,也使得一些基层公司铤而走险,采取其它非正常发展方式,不一一列举。
在现有的体制下,要求三大电信运营商理性竞争显然不合时宜,除非KPI考核指标发生变化,或者在新增用户与收入的关键指标的侧重上有一些改变,否则你死我活仍将是三大电信运营商骨子里的潜意识。而这种只顾眼前,不看未来的当下主义发展思路,早晚会将电信运营商逼上穷途末路,对行业的创伤也埋下了重组的伏笔。电信运营商变革竞争模式迫在眉睫,将日益影响到三大电信运营商未来的生存状态,而电信运营商的转型之路依然跳不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盲点。
最新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署名为“国资委党委”的文章,题为《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文章指出,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国企改革,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这也是国资委对发展国有经济的新提法。通过该文,可以窥见通信业未来的发展路径,也将三大电信运营商纳入到新一轮的国有经济改革范畴。至于落实到三大电信运营商具体执行的改革细节上,还有待时日。这期间三大电信运营商还将维持现有格局和竞争模式,外界只能通过越来越激烈的市场行为,感受到电信运营商承受的巨大压力,而这些诸如KPI之类的压力直接来源,也不一定代表了最符合真实市场状况的考核。值得关注的是,面对新增用户越来越小的存量空间,电信运营商能否逾越这块已经成定势的天花板,从另外的路径寻求新的发展视野和可能,将成为电信运营商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10-2012年同期东、中、西部净增移动电话用户(图1)
2011年1-4月电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图2)
2012年1-4月电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图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