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者的忧思
改革没有样本,也没有平坦的路可以走。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也往往伴随着艰辛与烦恼。
如我们所料,在我们调研的几个传媒集团,除了感受到改革者的激情与集团的蓬勃发展外,我们同样无一例外地感受到了这些先行者的困惑与低调。
到成都调研的几天,从下飞机伊始一直到离开,我们无不感觉到成都传媒的强大,但也感受到成都传媒集团从老总到员工坚持锐意改革的同时,求稳、求实的基调深入人心。如成都传媒集团总裁何冰所言:“我们从事的毕竟是一件全新的触及行业管理体制的大事,因此从跨媒体组建集团一开始,我们就坚持‘政治上不出错,经济上不滑坡’的原则。”
可以想象,作为一种全新的跨媒体组织形态,涉及广电、报刊不同传媒种类的传媒集团的组建必然会触及体制的神经,因复杂的产业政策与太过清楚的行业界限而产生体制、机制及至观念上的碰撞。
据何冰介绍,早在成都市委决定成立成都传媒集团之前,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早已经开始了业务拓展和资本扩张,试图同优质的广电媒体资源进行深度合作,但两者之间却存在较为严重的行政界线和行业壁垒。合并之前,报业和广电为了联合做一些事情,想尽了办法,设计了若干模式。例如,报业集团和广电台要联合成立一家公司,经营一些信息资源和广告,按照行业政策都要控股51%;报业集团计划以拿出成都晚报社与广电合作,希望广电拿出一个电视频道,合并在一起,或者成立一个公司,也遇到政策障碍,频道不是独立法人,也不能装入公司经营。与此同时,当成都报业准备同省上广电媒体进行合作并进入实质进展阶段时,被有关领导认为此举乃舍近求远,对市级广电媒体发展不利,因此被叫停。
在这一背景下,成都市市委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与成都广播电视台合并为“成都传媒集团”。但事实上,组建传媒集团之后,在看到集团事业发展、改革顺利推进的同时,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分割,使得集团化发展过程中的行业行政界限越来越突出,集团领导班子也一度因此感到非常困惑,也感受到先行者的艰难。“跨媒体的集团化发展事实比我们想象得难得多,甚至在遭遇行业管理时,感觉还是来自行业壁垒的压力比较大。”何冰如是说。
记者在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调研时,集团董事长张宝才也反映了同样的烦恼和问题:“我们现在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主要是我们的改革和遇到的外部环境以及运行体制都是格格不入的。这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比如,要向新闻出版总署上报一些什么情况,人家都是走的社长总编之类的级别,而我们是一个企业化的机构,成立了新闻总社,打破了原有的架构,已经没有社长总编之类的称谓了。我们到工商局注册、税务局交税,以及跟当地的人事部门打交道,都会遇到一些因体制造成的麻烦。最关键的是广电管理机构陈旧的观念和体制制约造成了我们当前发展的壁垒。”
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社长江作苏则对组建传媒集团后,中国证券会对新闻传媒类企业有关上市的限制性规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新鲜事物的产生虽然有其肥沃的土壤,但与老的环境与观念磨合必然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理解这些跨媒体运作的先行者所遇到的困惑与忧虑,但通过党的十七大,我们也看到中央进一步推动与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的决心,正如有的专家所言,推动传媒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力还是在政府,是由上而下的。有理由相信,趁着党的十七大的东风,我国大型跨媒体传媒集团的组建之路只会更平坦,更顺畅。中国传媒行业的的跨媒体运作的航船会浩浩荡荡,扬帆起航,全力开进,开始新的征程。(全文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