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深入农村市场之可行渠道
在许多党报重城市轻农村的同时,也有专业人士“预言”,继都市报、市场报在各中心城市进行激烈拼杀之后,下一个争抢的热土必将是农村。且不说这种“预言”是否会成真,至少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形势下的农村的确给报纸的拓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与巨大的市场。那么关键的问题就是看怎么脚踏实地的去做了。党报要想真正实实在在地占据农村市场,我有几点建议:
1、
客观的讲,党报在农村的发行与征订难与少,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在党报占据农村宣传阵地这一点上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导与经济支持,二是对农村文化设施的硬件建设上缺少有力推动与投入。因此要想使党报再度深入农村履行其作为党报的职能,政府首先就要加大对各方面的投入力度。
政府可以从宏观的角度,一方面对党报深入农村做政治上的要求,另一方面推进和促使党报在农村新闻方面进行改革,使党报根据当地农村的特定情况办出适合农民口味、农民愿意看的报纸内容与版面。针对党报在农村发行成本过高的情况,在一定时期,政府对党报下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激励和帮助,比如根据党报在农村的发行量在总体发行量中所占的比例进行经济上的补贴,比如采取鼓励赠报下乡等方式减少农民订阅党报的成本等。另外就是政府要参加党报在农村发行渠道的建设,要创建村级报刊图书阅览室,让农民方便看党报,有地方看党报,能看到党报。好在在这一方面,党和政府已经意识到农民看报方面的问题,2004年初,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多次批示下,一张以广大农民为读者的全国性报纸——《经济日报·农村版》在北京诞生,仅经过半年多的运行,其发行量就接近13万份,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近1500个县,在已拥有的读者中,包括县市、乡镇领导,农村种粮大户、科技带头人、农民企业家在内的农民读者占发行总数的90%。起步即能有如此效果,进一步验证了党报在农村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在甘肃,为了加大党报深入农村的力度,该省省委宣传部与扶贫办去年也会发出通知,要求承担帮扶任务的省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对口帮扶的县、乡、村赠订《农民日报》、《甘肃农民报》等党报,开展全省性的农村智力扶贫行动。这些无疑都是农村读者的福音。
2、党报自身改革:
产品决定影响力。党报要深入农村,要想受到农民欢迎,就必然要根据农民与农村的特点,对党报自身进行调整和变化。
首先是新闻渠道。并于出版的形式,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地广人稀,居住相对分散,因此对报纸时效性的要求并不会很高,党报每日送达,一是增加成本,二是在发行上根本就难以实现天天及时送达农民手中,反而会让农村读者对服务质量不满意,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党报针对农村读者开辟专版或者专刊,出版周三刊、周二刊周期不算长,甚至就是周刊也无妨。设想一份党报日报的全年订价为210元,针对农民推出周刊,意味着该报农村读者订阅就只需要支出31元左右,这对于农民而言是很划算并且心理上很容易接受的;关于报纸的内容,党报一定要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读者家中,了解农民读者的喜好,与农民朋友摸爬滚打在一起,用最扎实的工作作风,最务实的工作态度,最敏锐的新闻眼光,最娴熟的写作技巧投入到党报农村专刊的办刊工作中。现在的农民缺什么信息?应该是务农、务工、科技致富的相关知识,应该是农民的身边事与身上事,因此要想农民接受报纸,就一定要把实用科技、市场信息放在第一位,将二者以各种新闻的手法表现出来,使新闻更精粹,农民愿意读。《晚间新闻》与《乡村发现》现在是湖南卫视在全国闻名的名牌栏目,深受全国各地农民观众的喜爱,仔细观看会发现其播报的方式非常通俗化,很容易让农民观众接受,其题材大多是农民的身边事,也深受农民观众的关心,虽是电视,但同为传媒,其思路值得党报深入农村时借鉴。
发行渠道。党报在农村的发行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投递,一是征订。目前报纸在农村一般都是邮发,许多报纸认为农村发行需要成本过高,不如打捆交与邮局了事。这就出现报社本身对农村报纸的投递缺乏有效监控与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中间环节增多,报社无法直接与农村读者沟通。投递不好,征订更是问题。邮递员一次性送很多报刊,在征订期间不可能专门为某一家报纸做工作,这也削弱了报纸在农村推广的力度。因此党报要深入农村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村发行体制的问题。笔者认为,党报在农村要实行自办发行体制。投递方面,成立专门的农村投递网络,目前农村的交通状况已大为改观,报社也无需专门配备过多的发行车辆,许多地方无论是车辆还是投递员均可实行兼职,比如从县城到乡镇,完成可以指定交通车以承包的方式捎带,一个月几十元钱,顺便投递报纸是农民很乐意做的事,将这种投递的网络建立起来,开始时进行一系列的培训,然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以合同的方式执行,是完全可以操作的,只是工作需要细致而已。关于征订,党报深入农村首先要做到有的放矢,不是每个农民都会订报纸,要推广好党报,就要细分农村读者,抓住那些农村致富带头人,进行有目的的“劝说”,并在农村树立榜样。农民订报不像市民是消费行为,而是投资举动,他想从报纸上获得科技、致富信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所以只要报纸能让其得到好处,且价格适当,劝说农民中的先进分子订党报是并不难的。再者就是对农村征订员的激励机制很重要,有的农民收入低,每年能通过推广党报收入几百元,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必将带动更多的人来推广党报。
增收渠道。党报深入农村,给人的感觉是只有付出,难有回报。其实也不然。笔者每次回乡下老家,会发现现在的广告早已渗入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且不说随外可见的广告招贴,就是原来用于宣传计划生育的农户家中的土墙,都改成了什么“太太口服液”、“脑白金”产口一类,这说明现在还是有很多产品将农村做为目标市场进行开发的。深入农村的报纸版面或周刊怎么创收?首先是找准这些产品,找准专门针对农村的商业信息,才能适销对路。而有些产品为什么将广告做到农户的墙上,说明可能正好就是缺少一种专门在农村通行的媒介。另外,创收还可以通过策划活动来实现。如湖南卫视《乡村发现》在湖南全省开展的十大村姑评选在全省农村就引起很大的反响,党报同样应该根据农村的特点策划一系列的活动,从新闻到活动全程介入,比如关注农村特困家庭,关注农村五保户的生存状态,关注农村的奇人奇事等,用系列活动、系列报道来形成党报的影响力,用党报来推广、宣传活动,用活动来招商创收,党报深入农村就算真正进入了良性循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