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的“魔法”——《秘密花园》读书心得

分类: 读书札记 |
作者:[美] 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
译者:徐朴 陈伟明
页数:234
版次:2015年10月第1版
印次:2015年10月第一次印刷
出版:花城出版社
《秘密花园》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读完了。经典名著的魅力不容小觑,尽管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尽管没有离奇的情节和悬疑的故事,看后对我的思想冲击依然震憾。
这本小说的主要内容不再多谈,网上各类心得、体会或书评多如牛毛,毕竟是流行百年的畅销书。我只想对小男孩科林的成长及变化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科林是庄园的少主人,年仅十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问题孩子,蛮横、傲慢、自闭、自私、自悲、抱怨、哭闹、歇斯底里……等等,所有这些不好的词语几乎都能用到他的身上。他把自己关在卧室,紧闭门窗,不见任何人,庄园里所有人,包括他的私人医生、保姆、每一个仆人都很害怕他,都不愿提起他。就连他的父亲每年也难得见上他一面,只是在他熟睡之后偷偷地去看他一眼。当然,他父亲也是有很大问题的,在此姑且不谈。
那么,只有十岁的小孩子,是怎么成为这样的问题孩子呢?肯定是有原因的。科林刚出生时,他的妈妈却意外死亡。母亲的死对他父亲打击巨大,彻底改变了他父亲的性情及生活,在妻子去世的悲痛中难以解脱出来。每次看到科林,他父亲就会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他的母亲,再加上他体弱多病,医生、仆人等人都认为他不会活下来,而且会成为驼背、瘸腿。更可怕的是,他们经常在他面前提及,长此以往,这种说法深入其心,他认同了人们对他的说法,认为自己不会活太久,会变成难看的驼前。他父亲也对生活失去兴趣,长年在外到处流浪不愿回家,当然也不会陪伴他。于是,可怜的孩子就形成了这样可怕的性格和脾气。
科林的出场神秘感十足,在古堡类的书籍或影视剧中,总是营造出悬疑、恐怖的环境氛围,能够吊起读者的胃口急着去一探究竟。玛丽(科林的表妹)来到庄园住下后,时常会听到一种声音,开始以为是风声,后来她确定那种声音不是风声而是人的哭声。但当她向仆人询问时,仆人们都讳莫如深、避而不谈,这更增加了她的疑问,也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好奇,她决定自己去寻找哭声的来源。一天深夜,她第三次听到了哭声,她点上蜡烛,在有着一百多间房屋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堡中,顺着哭泣声在走廊中慢慢行走。古堡、黑暗、蜡光、走廊、女孩、哭泣,这些元素构成了一个诡异的场景,让读者心跳加速、摒息速读。玛丽并不是一个胆小的女孩,她曾经也如科林一样,是一个令人讨厌、孤独的“别扭”的人,但她在庄园住了一段时间后,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呼吸着旷野中的新鲜空气,聆听着知更鸟美妙的叫声,尤其是进入“秘密花园”后,亲眼看到植物的嫩芽从地下钻出来的奇妙景象,全身心放松在寂静、空旷、神秘而又充满“魔力”的花园中,她的心情、性格,甚至容貌都发生了变化。而最难得的是,她遇到了正直、善良、勤劳、健康、富有爱心的小男孩狄肯,玛丽逐渐开始了人生的蜕变,变成了一个在身体和情感方面都十分健全的女孩子。
终于,玛丽在推开一扇门后,看到了正躺在床上哭泣的科林。两个孩子虽然惊讶、害怕,感觉犹在梦中,但表兄妹也许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们互相询问着对方,互相回答着对方。尤其是科林,第一次有了与别人谈话的想法,并且给玛丽讲了自己的情况,讲了父亲对自己的态度,讲述了医生、保姆对自己的态度,也道出自己害怕活不长了,会变成驼背的恐惧。他们交谈了很久很久,科林谈累了,在玛丽轻柔的睡眠曲中安然入睡,看到科林进入了甜美的梦乡,玛丽才悄悄离开。首次会面,显然是科林成长过程的分水岭,也是他变化的一个关键点。
终于,在狄肯和玛丽的帮助下,科林坐着轮椅,由狄肯推着走进了令他早已神往的秘密花园。这一天对于科林来说,是新生命的开始,或者说是真正意义上他认为自己能够活下去了。他第一次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旷野里的新鲜空气,他第一次看到了将要开放的花蕾和嫩枝上发出的新芽,他第一次看到了红胸脯的知更鸟嘴里衔着东西喂小鸟,他第一次坐在草地上喝茶和吃面包烤饼,……
但所有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科林体会到了“魔法”的力量,而施给他“魔法”的人就是狄肯。咱们看看科林与狄肯的对话。
“我真不希望今天下午就这么快过去,”科林说,“明天我还要来,后天、大后天也要来,以后天天来。”
“要是天天来这里,”狄肯说,“有一天你会像别的孩子一样,能走路,能挖土。”
“能走路!能挖土!我行吗”
“当然行,”狄肯说,“你不是跟我和玛丽,跟其他人一样,也有两条腿吗?”
“我的腿不痛,”科林说,“就是细,没力气,我不敢站,一站腿就发抖。”
“只要敢站,你就能站起来。”狄肯又兴高采烈起来,“看着吧,要不了多久你就敢站了。”
从两个孩子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狄肯在不停地鼓励科林,帮助科林建立信心。狄肯的“魔法”就是对朋友的真诚、鼓励和帮助,他没有一丁点的歧视、怀疑和嘲笑,如果说这个“魔法”暂时还没有发生作用的话,那么接下来发生的意外则成了催熟“魔力”的催化剂。
当科林和狄肯正在交谈时,科林突然发现墙头探出一个人,是倍恩听到了他们的说话声,爬在墙头向花园里面探望。倍恩是庄园里的一位老花匠。倍恩因为听到其他人的传闻,以为科林是一个驼背和跛脚的孩子,当他惊讶地问道科林不是驼背和跛脚时,彻底激怒了科林,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魔法”产生了奇异的力量,在狄肯的扶持下,他竟然挣扎着迈出轮椅,细小瘦弱的双腿站立起来啦,并且仰着头,挺直腰板,直盯着倍恩脸上。
科林无疑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在与狄肯、玛丽的交往中,他很快就发现了他们身上具有“魔法”,然后他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而且,他居然破解了“魔法”的密码。他认为:施行魔法很有可能是嘴里说将要发生的好事,一直讲到魔法产生。我们仔细品味一下这句话,不难发现,这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帮助自己树立自信的态度。就像我们去干一件比较难办的事情之前,嘴里会说“我能行!我能行!”这是自我加油、自我鼓励、增强自信的手段。
于是,科林决定做一次科学实验,是关于魔法的科学实验。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小伙伴和老花匠,并且给他们阐述了许多例子说明“魔法”的存在及作用。然后,科林在大家的关注下,他说出了自己的伟大计划——他要绕着花园走一圈。这对于正常的孩子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刚刚能站起来的科林来说,绝对是一项伟大的挑战。在挑战之前,科林开始对自己施加“魔法”了,他口中不停地念叨“魔法在我身上!魔法使我强壮!我能感觉到它!我能感觉到它!”就这样,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支持他、鼓舞他,中间虽然他休息了一两次,然而他还是坚持下来,终于绕着花园走了一大圈。胜利者兴奋地高呼“我走完了!魔法成功了!”
科林做这个魔法科学实验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他已经有了使自己身体好起来的信心,并且他心里已经有了目标,他要站到父亲面前,他要身体挺直而强壮地站到父亲面前,要给父亲一个大大的惊喜。
故事还在延续,结尾正如你想像,科林在“魔法”的作用下,进行一个接着一个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而且,他那个颓废的父亲也终于醒悟,结束了无聊的旅行回到了庄园,见到了自己健康、快乐、强壮、自信、英俊的儿子。完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