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绩效考核管控的原则
(2015-12-12 10:03:52)
标签:
白万纲财经集团人力资源集团战略 |
分类: 集团战略 |
由于母公司管理者与子公司经营者在经济利益和行为目标方面有所不同,有时甚至会出现利益要求和行为目标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便成为一个难点。这时,作为母公司管理者,一方面必须承认子公司经营者的利益和目标,通过对经营者的激励,使其目标符合母公司的利益要求;另一方面,母公司又必须对子公司经营者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约束,使之对自身利益和目标追求,能有利于母公司。在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这种关系中,激励与约束应该是对等的,激励到位而约束不足,会使子公司经营者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损害母公司的利益;激励不足而约束过度,会使子公司经营者的积极性受到损害,最终影响母公司的利益。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通过绩效管理的有效约束,从而为建立对等的激励机制奠定基础。
事实上,母公司人力资源管控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母公司的战略渗透或落实到子公司当前的各项工作中去。绩效评价在公司经营管理中是源头和核心,没有考核就难以激励子公司经营层,而且它对公司理念、子公司经营层的观念和行为起着重要的牵引作用。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控的重要内容,它和其它人力资源管控工作一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企业集团绩效考核管理的原则与一般企业基本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在此,我们把企业集团绩效考核的原则总结为八点。
原则之一:完整理解绩效考评内容
在我国企业集团管理过程中中,有不少管理人员甚至个别“老总”都错误地认为,绩效考评就是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考查评定。这是直接从字面上理解“绩效考评”所引致的偏颇。实际上,绩效考评是指企业集团在一定时期内,针对每个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根据人力资源管控的需要,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与定量方法,对员工的工作结果及影响员工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和素质特征所进行的考虑评估的过程。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时应该同时关注两方面的内容:员工的工作结果,即“任务绩效”;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即
“管理绩效”。
任务绩效是相对一个人所担当的工作而言的,即按照其工作性质,员工完成工作的结果或履行职务的结果。换言之,绩效就是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贡献,或对组织所具有的价值。在企业集团中,员工绩效具体表现为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成本费用以及为企业集团作出的其它贡献等。任务绩效应该是绩效考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任务绩效的考评通常可以用质量、数量、时效、成本、他人的反应等指标来进行考虑评估。
原则之二:科学设计绩效考评指标
原则之三:合理确定绩效考评周期
事实上,绩效考评周期与考评的不同层级有关,细细深究,不同层级的绩效考评人员需要不同的考评周期。对于高管类人员,可能需要相对较长的考评周期,例如半年或一年。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对高管人员的要求是追求企业发展的战略利益,长短期利益的结合,如果考评周期太短,会迫所高管人员为利益驱动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均衡而牺牲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而对一般中层管理人员,其更多是在分计划的执行层面解决问题,当然,他们还要涉及相关管理绩效与周边绩效,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沟通,因此,对他们的考核周期界定一般倾向于季度;而对一般员工,他们基本上是在部门经理工作分解的基础上循序进行,所以对一般员工的考核华彩建议采用通过考核模版,考核周期一般为月度,依行业性质的差异有的企业还实行周度考评。。
原则之四:分层设定绩效考评维度
原则之五:清晰界定绩效考评重点
原则之六:认真组织绩效考评面谈
我国企业集团在实际绩效考评过程中,大多忽视了考评面谈这一环节。企业集团的传统做法要么是在考评结束,将考评结果公布后,执行强制的“机械式”的奖惩、提薪或升迁,不计后果;要么就是考评时轰轰列烈,考评完后相安无事,结果谁也不知道,考评纯粹成了走过场。殊不知考评面谈是考评结果反馈和营造考评氛围十分重要的一种方式。
一般而言,绩效考评面谈包括三个步骤:即面谈准备、实施面谈和面谈效果评价。
面谈准备有三个要项:首先是明确面谈目的。在我看来,考评面谈至少应明确以下几个目的:(1)双方就被考评者的表现,达成一致的看法;(2)指出被考评者优点之所在;(3)辩明被考评者的不足与努力方向;(4)共同为被考评者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其次是确定恰当的面谈时间,面谈时间应尽量安排在被考评者方便的时候。再次是选择一个适宜的场所,面谈的场所最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能够让被考评者感觉轻松,并便于双方自由沟通交流的地方。
实施面谈时应注意这样一些问题:(1)为使双方顺利地实现交流和沟通,应营造一个融洽的面谈气氛;(2)明确说明这次面谈的目的;(3)根据考评已确定的标准和目标,说明评分的结果和理由;(4)充分利用角色换位和聆听技巧;(5)避免算旧账;(6)不要说教;(7)先表扬、后批评、再表扬;(8)让被考评者了解自身的发展前景,共同制定新的工作目标;(9)该结束的时候(比如被考评者出现了倦意或谈话陷入僵局)应立即停止,用鼓励的口吻结束谈话。
面谈结束以后,必须对面谈效果加以评价,作为将来改进面谈的依据。面谈效果评价应集中回答这样一些问题:(1)此次面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2)下次面谈应怎样改进面谈方式?(3)有哪些遗漏须加以补充?哪些讨论显得多余?(4)此次面谈对被考评者有何帮助?(5)面谈中被考评者充分发言了吗?面谈是否增进了双方的了解?(6)在此次面谈中自己学到了哪些辅助技巧?(7)自己对此次面谈结果是否满意?(8)此次面谈的总体评价如何?
需要补充强调的是,绩效考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因此应当重视考评面谈后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一些企业集团里存在这样的现象:考评活动兴师动众,人、财、物力在所不惜,但考评结果出来后便悄无声息,无论员工绩效好坏,所获待遇一个样。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的考评最好不要做,否则由此引起的副作用难以估量。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是考评目标达成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考评活动有效性的一块试金石。
原则之七:修正完善绩效考评方法
企业集团绩效考评过程中常常面临的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对管理绩效、周边绩效的考评容易出现居中趋势,难分优劣。管理绩效与周边绩效考评的内容是针对员工的影响其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和素质而展开的,而这些内容又大多比较抽象,所以对其考评确实困难不小。
为了避免在考评指标上的模糊评价,除了在指标设计时应尽可能通俗地解释各指标含义和科学地对指标进行归档分级外,还可以在考评程序和方法上想办法。
考评面谈的重点也是上述对象,然后才是分布在中间的那些企业集团认为特殊的员工(比如相临两次考评结果相差较大的员工或情绪不稳定者等)。这就是所谓的“抓两头,放中间”。这种方法不但可以避免在一些指标上“大家好”的趋中局面,分出优劣,便于奖惩,而且简化了绩效考评的工作量。
原则之八:不断营造绩效考评氛围
员工绩效考评决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实践中,有不少曾经认真做过绩效考评的企业集团,后来都半途而废,再后来就变成走过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抱怨考评实在不好做,要达到公开、公平、公正就更难;二是考评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只能是装门面,不能动真格。显然,我们的企业集团还未深谙绩效考评的意义。
其实,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对企业集团和员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突出的意义表现在:(1)增强人员甄选标准的有效性;(2)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合理配置人员;(3)发现企业集团中存在的问题;(4)帮助员工发现不足,改进工作,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5)有效地进行薪酬和人员变动管理。
可见,问题不在于企业集团或员工需不需要绩效考评,因为不仅仅是企业集团的发展需要绩效考评,员工规划自己,满足实现自我的需要也期待着绩效考评。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绩效考评。笔者认为,企业集团搞好绩效考评的法宝是坚持考评,不断完善和修正考评方案,在企业集团文化中揉进考评的内容,营造协调和谐的考评氛围。
具体做法可以是:企业集团邀请或委托人力资源咨询研究机构,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绩效考评运行方案,并在其指导下贯彻实施。然而,不管这个方案如何精妙,肯定做不到十全十美的周全,因此,企业集团在落实方案的过程中,应不断征询各个层次员工的意见,对考评方案加以修正,而不能畏惧于一些不同声音将考评工作半途而废。事实上,在企业集团推行任何一项管理措施,都会产生不同的呼声,主要应看这种呼声的出发点是企业集团,团队,还是自己。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地进行绩效考评,并将其与劳动合同签定、职务晋升、培训开发和薪酬调整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人力资源管控体系,长此以往,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企业集团独特的考评氛围,并构成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凡是进入本企业集团并愿意留下来的员工都会接纳和弘扬这种文化。所以,企业集团绩效考评的开展是一个连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决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后一篇:企业集团绩效考核管控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