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商帮网络效应的形成
(2014-12-17 07:41:58)
标签:
财经
白万纲
产融结合
集团管控
|
分类:
集团战略
|
我们说,浙商商帮之所以存在,和浙江政府对浙商商帮现象敏锐的发现,促进、促成、引导是有绝对的关系的,.所以如果一定要给犹太商帮和浙商商帮找出一个最大的差异点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说,浙商商帮是有政府运作在里面的。那么这个政府又不是我们所谓的省委省政府,或各级地市政府,他是整个政府机器在里面充分地参与,后所带来的一个结果。它使得浙商的渗透性,像互联网一样的互联效应,多层次之间的关联性,变得更加柔韧强大。
首先我们必须说,多层次的政府活动,使得浙商充分地扭结在一起,政府对区域浙商的引导、帮助,政府对浙商之间重大项目合作的促进,使得首先形成了一个出发点,但凡区域浙商商会形成了以后,不仅有了参政议政的一个平台,而且政府也有意识地引导团体性的具有联盟性质的浙商们,把他们视为一个产业,一个链条,一个团块来看,相对比较中性,是促进产业成长,而不是促进某个企业成长,这和各个省的运作,就构成一个差异。
第二个层面,浙商的各种经济论坛,极大地促进了对浙商问题的关注、研究,使得浙商们知道自己在被关注,能够提出很多话题,能够把很多课题立到政府面前去,让政府帮他们思考这个问题,。像浙江的二代人接班问题,这是全在中国首先是浙江人喊出来的,其实政府对他们的一个引导,学者对他们的关注,也使得浙江企业开始严重关注这个事,这个事原来真的是个大事。包括浙江职业经理人的使用问题,职业经理人的诚信问题,职业经理人与家族成员的关系问题,空降兵与老臣子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率先由各级研究机构推出来,引起浙商的关注,最后把它推演成一个社会课题,全社会来关注。
比如说职业经理人这个问题,从刚开始,职业经理人是个孤立行为,到现在职业经理人行为经过整个社会的思辨、思考、关注以后,现在职业经理人不仅受到自律,也受到他律,受到各种舆论媒体的关注,他不得不规矩,不得不的在一个框框里跳舞,所以反过来使得浙商的运作得到了一个较大的保障。
包括还有融资难的问题,包括民间金融的合法性问题,都是浙江率先提出若干问题,哪怕有些不太合法,的灰色区域的问题,都先放出来,包括好的坏的。像温州人的炒房问题,浙江也从来不回避这个问题,放在这里,我们讨论嘛,事实上只要浙江人继续在炒房,就证明我们政府给居民们打造的投资产品是不够的,使得他迫不得已去炒房,我们的公共服务功能是不够的。对这类问题的海纳百川的包容、开放、研讨,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利益在里面,也有各种各样的思考在里面。
所以如何形成一个友善的讨论企业家的问题的学者团体,研究机构团体,过去有人认为这些是权贵化了,失去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了,这也是一种说法,但是我们认为,必须要有各种各样的人,为各种各样的人来思考,不是说光是替弱势群体思考才最光荣,那么这些企业家群体存在,那他们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怎么为他们思考,像温州有一大批毕生研究温商发展,特别关注在他们身边的企业,长期关注他们每一个动作的学者,很令人值得尊重,这些人不断地抛出一些新的课题,引导社会来关注温商的发展,可以说温商的发展,与他们是分不开的,当然从这点上来看的话,宁波、台州、绍兴就少了这么一部分动力。
第三个层面,多层次产学研一体化的促进,政府也好,科委也好,各种扶持基金也好,各种专项奖励也好,对于促进产学研的一体化,促进浙商和省内、省外国际研究机构的来往合作,包括专利的知识产权战略的建立,都是有非常大的促进意义的,也因此浙江企业在这两年,在浙江创造上面不遗余力,优势非常大。
第四个层面,打造混合经济。浙江的很多国有企业在推出的时候,是很开放的,接纳民营企业的,而民营企业很大方地在很多重要项目,自身拿不成的项目,把它拿出来,和国有企业乃至央企合作,这种混合经济心态的形成,促进企业不去过于强调自己的民营经济的身份特征,而思考发展特征,这是政府引导有力的一个结果。
第五个层面,浙商杂志对浙商商帮的正面形象的树立,全国范围里面的宣传,对浙商模式的介绍,促进浙商之间相互学习,挖掘优秀浙商,表扬和宣传若干浙商创新,肯定浙商的某些做法上面,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有很多财经杂志的存在,大家对浙商杂志的作用,经过研究发现,它是非常独特的,事实上就是整个浙商商帮运作的一个很有力的组成部分,它就是正面促进了浙商商帮的发展,所以事后,川商杂志,陕西的长安客,江苏的苏商都纷纷跟进。但是我们不得不说,比起浙商杂志,它对商帮的介绍,对商帮的进一步的提升、促进和拔高,还是不如浙商这么娴熟的。
浙商杂志不仅对浙商里面的佼佼者的介绍,个别企业家的访谈,浙商在各地、各省发展的一些介绍,包括定期的进行招商专刊,招商的专项撮合。更重要的是,浙商杂志深刻地认识到了,把这么大的一个具有个性特色的浙商群体联合在一起,如果不是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纯粹去歌颂他们,去采访他们,恐怕这个杂志也只是个二流杂志。所以他们一直把自己定位在是外地人了解浙商的一个窗口,以及浙商去和外地接轨的一个窗口,这么一个纽带作用的打造上,尤其他们每年的浙商大会,现在已经变成了全中国浙商回到杭州,聚集一堂,研究未来,相互交流,进一步打造感情纽带的一个场合,也是全国各个省、自治区带着自己的优质项目,来向浙江商人进行集中路演的一个大的平台,更是全球浙商回到浙江,感受、了解浙商发展现状,既是一个台面上面的对大模式、主流模式、主流企业的介绍,主流投资方式的一个引导,也制造了一个场合,在台底下,私下里面对自由的、两两之间、多多之间的这种机会的撮合,它也是这样一个平台。
所以如果没有浙商杂志的存在,每年浙商大会的存在,若干次高峰论坛的存在,浙商的纽带效应,是较难升华到这个高度的。今天很多外地的浙商再来看浙商运作的时候,怎么能够组织到这么有序的高度,是不是背后是一开始就有一个战略规划的,为什么浙商在很多地方上能够运营得这么娴熟,这么严密,这么严丝合缝,它是不是先天的一个设计,事实上我们发现,一方面市场有形的手的配置是一方面,而另外一方面,无形的手的配置,另外一方面,有形的手的引导是一方面,但另外一方面,我们发现,有种灵活的撮合机制,一个很灵动的界面,不断地补位,去填补空隙的一种纽带的存在,对浙商的今天这个模式的形成,成熟,发展,开放,优化,具有巨大的意义。
今天的浙商已经昂首阔步,基于这些运作,在很多产业里面,抱团进入,高端切入,形成了很多很多更高的运作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很正面、很客观地来评价浙商运作的这十个层次,他们为什么能够在这环环相扣的十个层面上形成这么大的优势,这可能是我们一个很长期的思考。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