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并解构瓶颈与战略心理再造(一)

标签:
财经白万纲产融结合集团管控 |
分类: 集团战略 |
企业必须高格局的向上突破,才能够得出一个做出很好的战略,不是分析目前我在哪个坎儿,哪个坡,而是思考假如给我更多的几乎无上限的资源,我最佳的选择是什么,然后再沿着这个最佳选择,回过头来看,完成这个最佳选择的能力和资源,我固然具备一点点,乃至于不具备,但是我可否通过借用,挪用,合作,联盟,外包等方式,去追逐这个最佳理想目标。如果这个最佳理想目标所需要的能力和资源,在我脑海里经过反复的思想实验,发现怎么着我都获得不了,我们将最佳目标略往下调一下,那么我其次的目标是什么,沿着这个目标,我能不能匹配出,建设出,借用到适合的资源。当然这里面,一定有一些逻辑线条是断的,我怎么算,怎么设计,怎么构建,我的联盟之路,并购之路,发现有些能力和资源,我就是那个坎儿跳跃不过去,怎么办,还要冒一定的险,不能在构建的时候仍然想着,哪怕这个能力和资源我不具备,是我未来或然性能力和资源,但是我仍然需要一个非常可靠的路径,这就不是构建的思维,它又回到分析的窠臼里去了。一定有些坎儿,有些资源是跳跃性的,你过不去,到时候你要看机遇,你要冒一定的险,但是这就是我们说的,昨天说的战略是一场赌局,只不过它更具科学性,动态性而已。
通常的战略规划其所讲的内容充其量是上半集,所以有些人就说了,白先生,我终于明白了,无论是穷小子,还是含着金汤匙出身的富贵人家的娃娃,只要志存高远,就一定能获得非常好的发展结果,只要保持野心和欲望,就一定能够攻城略地对不对?对,也不对。大家一定会说,只要我往好里想,那有什么错的呢。我问你,当你是傻的时候,当你有心理障碍的时候,当你的思维有重大缺陷的时候,想的好就能决定一切吗?甚至想得好会南辕北辙。不怕你是一个满的水,倒不进来,就怕你是漏的。那么战略在很多战略大家看来,如此的简单,或如此的奥秘,但是战略有两个很可怕的缺陷,却被我们忽略了。
第一,所有研究战略的大师,都是对着大企业来研究战略,所以全世界有关战略的学问,都有一个天然缺陷,它更适合于高富帅的大企业来用。资源很多,人力资源很够,能力很大,社会影响力很大,品牌很好,融资能力很强。其实对着这种企业做战略的话,似乎很简单。但是世界上这样的荷叶又有几个。
第二个致命的缺陷,全世界所有研究战略的大家们,所有影响我们有关于对战略认识的惶惶巨著里面,都有一个隐含的前提,该企业基本是健康的,甚至是身体非常优秀的,但事实上这个命题,在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今天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带着身体上巨大的创伤,瓶颈,智慧障碍,精神疾病在发展。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精神上有问题的企业,文化上有问题的企业,结构上有问题的企业,在社会的经济主流当中扮演这么重要的角色,有这么庞大的队伍呢?这是时代使然,不确定使然,社会发展使然。
所以过去,战略家们研究战略的两大前提条件,已不复存在,企业都应该是高富帅的,企业都应该是健康的,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在只要帮他们做好就可以了。所以只听了昨天的课程的,是看了上半集,而没有听到下半集,我有一个朋友,身体衰弱到难以想象,连续工作3到4个小时就会神经衰弱,头疼,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告诉我,早些年他看到一本管理的书,当时中国管理的书非常少,是个外国人写的,要求一个企业家如何拼命的工作,他就如法炮制,若干年以后他身体垮掉了,他去一个地方疗养的时候,无意中看见这个作家写的书的下半集,下半集写着如何调节自己,如何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很生气的说,当时我怎么只看了上半集,就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就拼命的,真的是难以想象的开始工作。所以今天我们的课程也是下半集,如果只知道把企业往好里做,这个企业一直将做不好,社会上充满了“企业病人”。
第一课,我们要向大家报告,发现与解构瓶颈,与战略心理再造。刚才我说,社会上充满了生了病的企业,心里有疾病的企业,文化有疾病的企业,结构有缺陷的企业。大家会问了,白先生,你说这个比例是多少,我是不是这样的,我说大约是,无论你的体量多大,不光是社会的体制,把种种疾病传导到你企业内部来了,竞争把文化社会上的疾病,传导到你企业里来了,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种种未夯实的基础,仓促发展以后,把你的种种毛病放大了,更是因为在竞争结构之下,在整个创新匮乏之下,在大量的中小企业低位,底层进行非良性竞争的这种种种压力之下,把一个行业给他异化。所谓天人合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国家的,社会的,种种疾病问题,一定会深化的表达在任何一个组织里。企业是风口浪尖上的一种组织,一定会充满这样的问题。
那么种种束缚企业的问题,种种企业的难以突破的瓶颈,严重的障碍着这个企业的正常思考,更遑论跨越式发展,在没有去掉瓶颈,没有打破问题,未能将企业建设到地基正负零以上,当企业仍然在地狱里爬,而且给他一个通往天堂的路线图的时候,你们就会看到,这幅画面是多么的荒谬,尚未把企业拯救到地面以上,企业就急于建立了一个,从300米高空进军天堂的一个路线图。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要把企业从泥潭、地狱里拔到地面,平面之上,要打破哪些瓶颈,我们大约认为,能够瓶颈是一个较常见的瓶颈。这个能力瓶颈,发端于运营,发端于中国30年以来的快速发展。改革30年,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缔造了一个较高的速度,大约呈现业务先跑到前面去,管理在后面被拖着跑,管理给业务做后勤,管理给业务做“消防队员”。我们还没有出现一次较大的经济停顿,使得企业家整理管理,建设能力,行业并购,然后部分优秀企业沉淀下来,对能力、模式进行创新以后,出现一批用能力带动业务,用管理驱动发展的这样一种2.0版企业。个别的行业里面,个别企业,局部的有这样的行为,但整体性的来看的话,能力瓶颈是这一代,这一个阶段企业,因业务拖着管理跑的必然。发自于企业的组织与能力不足,表现为种种能力对组织的不胜任。不管是最本源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变革能力,战略规划能力,还是我们通常说的运营能力,都呈现能力对组织的不胜任。
第二个瓶颈,资源瓶颈。当今企业普遍的遇到了资源瓶颈,因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环境资源等等资源因素,对企业形成了种种制约。这个制约呢,想来很好笑,就企业而言,纯粹靠资源驱动,我们都应该知道,这是一条不可持续的路,但是当资源供给较充分的时候,所有企业都上路了,而且是充分的上路了,制造了超过剩。反过来说,当资源出现瓶颈的时候,这么多企业就卡在这里了。问题是,同时上路的企业太多,同时需要转型的企业太多,所以在转型升级的路上,出现了拥塞,一些正常的正确的转型之路,因过度竞争,企业不敢去有为,只能是边底限竞争,边向下竞争,边低劣竞争,边谋着有机遇能喘一口气的时候转型升级。就好象一群沦落在泥潭里的受难者,任何一个人都不想其中一个人爬出去,抱住别人的腰,自己的腿又被别人抱住,任何一个人都别想从泥潭里爬出去,这种既是同病相怜,又是恶意竞争,都发自于资源起初的充分供给和后来资源形成瓶颈。在资源瓶颈之后,随着国家的发展,进一步使企业还呈现了全面高成本,用工的高成本,自然资源的高成本,物流的高成本,生产要素的高成本,所有的高成本,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资源瓶颈。
第三,管理瓶颈。因管理无法支持业务与公司发展,且短时间里无法战略性进行改善,管理这个东西,不能像洗澡盆里的孩子一样,把水和孩子都泼出去。换管理是不可能的,这就好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非常快的状况下,要换发动机一样。所以短时间里面无法改善,企业业务上道了以后,管理正常匹配了以后,这时候我们能改善的可能性非常低。只能救火,只能迁就,导致出现种种制约。只有极少资源很富余,变革技术很娴熟,变革过程当中不伤害业务,这样的公司,才能够在这种状况下,对管理进行变革。有些学者,动辄很轻佻的,一幅眼镜就说管理变革,变革管理,其实对管理的变革,并没有这么说得简单。管理的变革,如果该企业身体不是足够强壮,没有娴熟的变革能够,没有旧系统与新系统之间较快的切换能力,无缝隙,低损失转换能力,这个变革不是你敢做的。不是杂技演员,不要再空中抛刀子玩,这个刀子下来,会把手斩掉。同样的,对管理进行变革,是少数管理贵族的特权,就是那种人多,钱多,能力强的公司的特权。大部分企业,只能是干瞪眼,瞪着,熬着。一方面看运动当中,变化当中有没有转机。另外只能因势利导的看,能不能用局部招来较好的人,局部有较好的产品,局部成本改善,能不能促使他部分发生蝴蝶效应。但是我们知道,这种可能性极低,妄图以局部的变化带来整体的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这三种瓶颈,既可以说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短视,不系统,但更多的来看的话,是环境推着你走,你是吃中国红利长大的,你也会吃因中国红利,发展而带来的亏。但是比这些瓶颈更可怕的是一个瓶颈,结构性瓶颈,因体制和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存在缺陷,而导致的深度制约,结构性瓶颈。这个系统本身就有巨大的缺陷,你没法去校正它,它就是这么一个东西,碰上这样的瓶颈,我们就欲哭无泪。就是你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你不该出生,那么你怎么办?这是我们认为,所有瓶颈里面最可怕的瓶颈。这种瓶颈,又往往来自几个因素。假如一个婴儿生下来,就能劈一字马,请问他以后能不能跳芭蕾呢?答案是绝对不能,一个婴儿生下来都能劈一字马,他的身体完全不需要任何对抗,他在任何躺卧坐仰情况下都能劈一字马,他身体就不能呈现一种对抗性,因而不能呈现一种因挺拔,身体对抗而产生的美,人体的美是身体的肌肉之间对抗,产生一种最佳角度,既要使这种动作得以达成,又要使肌肉之间阻力和疼痛最小化,所以远远看上去,舞蹈或体育所产生的,或武术所产生的美,是因为这种对抗产生的。
那么你们知道的,中医为什么发展到现在,进入了一个瓶颈,每一味药,对中医来讲,都是黑洞,我们研究不清楚,它何以能够达到这个效果,但是我们综合出来了,比如说小柴胡汤,十全大补丸,这么多药放在一起,大约有这么一个药效,但是我们不知道每一个单独的药,它的药理是什么,它的具体的有效的分子式是什么,我们如何提出它,我们如何使药效提速。中药一直解决不了药效的提速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如何针对个体差异来进行更因地制宜的一个加工问题。我们只能是根据时间、季节和诊脉的结果,结合医生的经验加以调整。但是我们都知道,这就像刚才婴儿一样,我们因朴素的经验,和朴素的系统观,把中药这个东西给发明出来了,但是就像婴儿劈一字马一样,他没法再改进了。但是这个东西传到日韩,新加坡以后,他们用西医的西药的做法,对药理进行分析,对分子式进行发现,提纯,做成精致的汉方药,在国际上卖到比我们的中成药贵N多倍的高度。同样的,西方的元素论比起我们朴素的系统论那要差很远,中国朴素的就有系统论,五行,太极,但是我们到现在仍然是五行和太极,但是西方深入到元素论,再由底层回归,再形成大系统论的时候,这种因学习和自觉所获得的力量,比自发获得的力量要强大N多倍。一个人很聪明不足为虑,你分析他为什么聪明,把他的思考方式解构了以后,你就立即可以超越他,举一反三,你到时候是他聪明的五倍,他只是灵感式聪明,你可以系统式聪明。这个婴儿的缺陷,和中医的缺陷,其实在当初是他的优势,后来因这种系统本身具有的不可改进性,和不可学习性,却使之成为了结构性优势之后,沦为了结构性劣势,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种结构性缺陷的来源。就好像用承包,用股权,用这种高激励获得的企业发展狼性,最后会使一个企业成为一个个体户协会,他不能够拥有一个整体性,他就会拥有充分的诸侯经济,小狗经济,不能成为大象经济,到时候我们对此束手无策。浙江这么大的一个省份,在全球排GDP的话,按国家排也能排到很高的位置,但是浙江省对他的浙商的小狗经济,几乎束手无策,他是结构性优势转化为结构性缺陷的一种。
还有一种,在设计的时候,因考虑不当,因考虑过短,受制于这个系统的发展。比如说有很多企业家喜欢低位创业,先带着一群很忠诚,创新能力很差,但是执行能力很好的下属创业,等到我创好了以后,把公司办大了以后,请我的老同志们回家,我把他们养起来,我再找一些能力较强的人顶上来,进行二次创业,如此三次、四次,最终我就可以到达企业的最巅峰,很多企业出发的时候就这么想的。最后一些不行的副总们,我们一起,一般干不起来,一旦干起来,他们每个人都是活档案,活电脑,就把他那一条线上所有的事存到他的大脑里了,我把他换不掉,因为我把他换不掉,他就会一直掣肘我,一直就会瓶颈我,产生的结构性瓶颈。
还有在当初有优势的时候,拼命发展这种优势。比如说人口红利这个问题,他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命题,他只是该国因人口多,因创新能力不足,只好玩人口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人口多真好,现在是个人都在为应该废除计划生育而请命,是个人都在抨击,应该放开人口生育,因为觉得我们的人口红利没有了,消失了,我们的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了,老龄化人口很多,只是因为我们之前的人口总量太大了而已,不是因为新的人口供给不上来了。那么当人口越多,当国家要照顾就业这个因素,压倒一切,该国搞出口,搞产能过剩,搞污染,搞同质化竞争,几乎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所以这就是一个结构性缺陷,只要你躺在人口之上,你总要把人口当成你的一个竞争优势,你一直就会低端化发展,一直就是国际打工仔,下一棒我们会把国际打工仔的棒子交给印尼或印度,印尼已经超过10亿了,印度超过7亿了,让他们人口红利化发展,一定会成为该国的结构性缺陷。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转型升级有一个巨大的结构缺陷,就是人口缺陷,光是唐山,试着把几百万,其实已废除的钢铁压掉,就带来了如此大的社会反弹。
再者是政策性瓶颈,这个就不说了,这是社会使然,政策使然,国家制度安排使然,这是硬的,所有在这个环境下的企业,都会受这样的一些东西的制约,我们就不说了。
但是我们要说的是,最最严重的是,最最值得我们去探究的是,企业结构性冲突导致的种种瓶颈,这是最令企业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