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产品,利润模式,商业模式,制度,经营哲学

标签:
集团管控白万纲产融结合华彩咨询财经 |
分类: 集团战略 |
每一种战略形态又可以分为五个内在维度:依次为产品维度、利润模式维度、商业模式维度、制度维度、经营哲学维度。
产品维度
产品维度战略是最需要依托集团内在能力的竞争战略。其核心是三维度业务增长阶梯:拓展和坚守核心产品、建立成长产品、创造有生命力的未来产品。
集团在运用产品型战略时,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和构建:首先是明确产品型战略在哪里进行竞争,即确定战略的竞争领域;其次是明确如何进行竞争,用哪些手段竞争;最后是对战略的时间把握,战略实施必须有时间节点进行把控,在规定的时间内要达到既定的战略目标。完成初步的思考与构建后,确定集团内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计划及目标,如运营系统、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营销、研发、制造、采购等职能部门的工作计划及目标,从而确保集团产品型战略顺利实施。
利润模式维度
利润模式维度往往基于对财务的设计。利润模式主要从价值链构成、成本构成、毛利结构、利润结构、产品组合、价值实现过程、量本利函数关系等,主要是基于降低成本、降低转换成本、降低资金占用、降低进入门槛、放大影响范围、放大规模优势、放大客户价值、放大性价比、提高反应速度、提高周转率、提高壁垒、提高附加值等财务目标角度来设计。
集团的战略利润模式,依据战略维度与战略类型,又可以划分为成本优势高体现型、性价比型、高利益表达型、高模式拉动型、高链条行为型。
成本优势高体现型主要是从集团整体成本优势出发,构建自身利润模式,属于利润模式的最低维度。性价比型在成本优势高体现型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不但追求整体成本优势,而且关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高质量性。这两个维度的利润模式仍然是集团基于自身的考虑,没有考虑超越集团自身的大利润模式的构建。
高利益表达型、高模式拉动型、高链条行为型的利润模式则迈出集团本身的范围,开始整合集团的利益相关者,这整合的前提之一是集团具有利益吸引力,通俗讲是“有钱大家一起赚”,最高境界是集团形成链条的高控制力。
商业模式维度
商业模式重点思考内部公司和产品之间,外部供应链、利益相关者之间通过构成怎样的一个交易结构,呈现和外化出一个基于整个链条的竞争力,它的思考就不是说我这个企业本身要多厉害,事实上是大链条思考。
商业模式是跨产业链,跨边界的一个整合。现在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习惯于从传统经济学视角出发,这样的思考有一个重大的缺憾,如思考产品,立即对应的是产业。但是,现代社会就没这么规整,产品再往上走,未必是产业,例如:鞋子有可能和walkman结合,有一种跑步鞋,你穿上以后,可以记录你跑了多少步,上面有计步器,鼓励懒惰的人运动,不断记录你每天行进了多少步,通过这种方式的自我管理,从而建立减肥的信心。所以就现代社会来看的话,网络状发散,斜向整合,恐怕是我们主要关注的,我们对产业这个说法,颠覆性地来说的话,恐怕再过20年就不存在了,现在还可以说房地产产业,以后恐怕就是说房产、地产和商业的结合,和音乐的结合,和农业的结合,和IT的结合,和服装的结合,一定是斜向整合。所以过去我们做经营战略的时候,事实上有一种概念,就是它会固定在这个产业里面,有一种暗示,好像没来到21世纪,本身把自己锁在20世纪,现在来看,一定是跨产业链,跨边界的一个整合。
我们认为,商业模式应该包括四个方面,这个认识属于我们独创,而且整合了社会上现在所有最先进的认识。
第一,我们认为首先应该要研究和发现利润区,这是亚得里安的思维,我们认为有四种利润区可以被研究和发现:主业利润区,衍生利润区,整合利润区和新构建的利润区。对利润区的陈述,这是最全的,包括亚得里安对利润区的研究都没有这么全。
第二,基于利润区构建一个利润模式。用怎样的利润模式去把这个利润区霸占下来,这个就简单了,这个就非常简单了,具体就是用配电盘模式等,亚得里安指出二、三十种模式,就把那个模式用一下就好。
第三,如何构建生态链。透过相关者合作方案,依托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构造其生态链。通过内部交易构建内部生态链;通过供应链构建外部生态链;通过联盟扩大生态链;把所有的可整合对象,其他可整合对象,排队,分类,分维度以后放在外面,逐步去整合,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去逐步整合。有个有内到外,由里及表,由核心到泛化的过程。
第四,构建生态链控制力。在基于商业模式构建之下,构建、建设生态链控制。如果没有生态链控制力,生态链构筑无从谈起,没有生态链构筑,那就无从进行利润模式构建,如果利润模式构建不了,那发现利润区也没用。利润区发现以后,利润模式相当于吸管,把利润区的利润吸过来,吸取利润的多少取决于你的生态链,而能不能吸进来,是不是持续能吸下去,取决于你的生态链控制力。其实一个生态链构筑起来,任何企业都可以构建一个世界级的生态链,但是一般来讲的话,控制力不行即使构筑起来也无从于是。
制度维度
制度维度创造一个智慧、连贯一致的和集中的方式来传达和实现战略,通过制定决策、管理过程、衡量进度,围绕理解获利能力、有效规划资源、联系目标和行动、自我更新和纠错,设计核心系统和管控能力,促进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实现。
制度维度重点是形成集团的高效闭环系统,这个系统是按制度输入及再输入—制度监控与偏差分析—提出针对不同控制维度的解决方案—形成一个体系化的调整手段的顺序循环运行。
在每个循环节点又包含重要要素:
1.制度输入及再输入包括外部因素,内部资源,治理结构,制度与流程,权力与组织,反馈与调整,直接干预等要素;
2.制度监控与偏差分析包括管理报告,业绩监控,审计与稽核,预算控制,计划控制,信息控制等要素;
3.提出针对不同控制维度的解决方案包括治理结构调整,战略与目标调整,运营管理调整,技术与措施调整,运作环境等要素;
4.形成一个体系化的调整手法包括整体变革,局部变革,新体系与模式导入,过程强化等要素。
集团战略的制度维度,依据战略维度与战略类型又可以划分为结构-功能均衡型,有效反应型,战略导向型,自我进化型,有机系统型。
结构-功能均衡型突出制度维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满足的一些具体条件;有效反应型突出制度的反馈能力,不在是简单机械的运用,而且在运用过程中能够形成反馈;战略导向型突出制度对战略的支撑作用,是保障战略落地实施的手段之一;自我进化型是高级阶段的制度维度,制度本身能够根据战略的发展进行自我完善与修订;有机系统型则是制度维度的最高境界,不但能够自我进化,而且具有有机系统的自我思考、自我发展的特性。
经营哲学维度
经营哲学维度是集团战略形态的最高维度,对于指导集团长期发展具有巨大意义。在形成集团经营哲学时,首先是从外部信息的察觉、系统运作的感知、决策与信息架构、内部智慧的传播、组织聚焦与持续创新和大脑连网等角度出发搭建经营哲学框架,在此基础上糅合集团自身的发展经验、对战略本质规律的把握等要素,形成集团的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维度的设计与管理,以苹果公司为例:
1. 体系化的主张,构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苹果主张高度体系,个性,构成完整一个理念及精神世界;
2. 独特的教义,主张,从而获得认同,信仰——极客+膜拜物+封闭的系统+多个自我精神世界的联通;
3. 宗教典章及支撑体系——乔布斯系列言论,行为;
4. 神或上帝——乔布斯,天才,创世者;
5. 宗教领袖——乔布斯,极客;
6. 多层次宗教组织——苹果公司,供应链,用户;
7. 仪式体系——芯片发布,经销商大会;
8. 宗教基础:寺庙和殿堂——苹果产品,专卖店,网上商店;
9. 信众的获得和宗教生活——新产品推出,用户体验;
10. 持续传道,马太效应式的传播——苹果组织的生态链的运行。